今周刊/张荣丰马习会全解读 马框得住蔡吗?

图、文/今周刊

两岸分治66年,双方领导人马英九与习近平,在11月7日举行历史性会晤。这次马英九抛出的议题多是陆委会主委工作高度不够,也没实质内容;究竟台湾的「得」与「失」为何?两岸未来发展会怎样?(推荐阅读:马总统卸任前还有机会做件大事)

编按:张荣丰是前总统李登辉时代核心幕僚,也是国安会前副秘书长,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曾带领幕僚团制定应变计划(18套剧本),也曾参与98年辜汪会谈幕僚作业、WTO(世界贸易组织)入会最后回合谈判,以两岸政治谈判、战略规画情境模拟与中国经济见长,以下为他接受《今周刊》专访,分析习会利弊得失

《今周刊》问(以下简称问):如何评估马习会对台湾的得与失?

张荣丰答(以下简称答):马习会强调的都是「民族主义」,不管是习近平讲的「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之情」,还是马英九强调的「一个中国」,都是民族主义。但台湾最需要强调的是能与中国对等、维持尊严,还有台湾已经民主化的区别,可惜这些部分完全看不到。

领导人见面当然是大事件,很多人认为,只要领导人见面就是成就;但我们要问的是,这个见面的代价是什么?实质得失是什么?

「失」的部分,很明确,马英九在国际面前就「一中原则做了清楚的背书,这是中方最大收获。(推荐阅读:「相对剥夺感」吃垮台湾)

「得」的部分,则是马英九个人利益有所得,但绝对不是国家有所得。不管马英九将来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总会说他是开启了两岸领导人会面;但对于国家利益来讲,我没有看到。

马习会开头的讲话,习近平与马英九的高度非常不同,习近平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向国际做政治宣示;马英九很可惜,没有善用台湾优势,也没有把台湾人期待的一中各表在国际面前做出宣示。

马英九讲的建热线、撤飞弹、加强交流、承认一中、共同复兴中华等都是陆委会主委的工作,不是总统的工作。其实,马英九若真的要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他从「复兴中华」来发挥就可以很好。他可以把民主与人权带进来,说「两岸分隔66年,各有成就,中国现在变成经济强权国家;不过台湾已经民主化了,一个国家会受人尊敬,除了经济实力,应该还有民主与人权,这一点,台湾可以做出贡献。」

马英九如果这样讲,我相信大家会觉得他很有高度,但是他没有。

从马英九抛出的议题来看,不只高度不够,也没有实质内容。譬如撤飞弹,就算把福建沿海飞弹撤走,从云南东北照样可以打到台湾,这是实力原则。和平是靠实力,不是靠一纸协议,不是靠两个人见面。如果你相信一纸和平协议(目前还没有),甚至为此把国防预算削减,国际上就形容很精采:「和平协议将形同向对方发出侵略邀请函。」(推荐阅读:黄国昌:不要把政治看得肮脏世俗)

马英九提出的5点内容,前两点是巩固九二共识、降低敌对状态,这是附和对方;第3点扩大交流是空话,因为现在就已在扩大交流,而且很多交流也不是一厢情愿、求来的;第4点设热线,其实有没有提升到陆委会主委层级不重要,陆委会副主委一定会向主委、总统报告,如果高度是领导人,为什么不提总统?第5点振兴中华则只是演讲结论。(阅读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