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你用的保养品 安全吗?!

文/邓宁

前言: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佳丽宝爆出问题产品,令消费者一阵哗然。但其实,佳丽宝事件只是台湾每年千亿元市场的冰山一角,由于相关单位管控松散、消费者认知不足,再加上厂商唯利是图,台湾的化妆品危机指数事实上并不小于食品,其中的黑洞,值得国人关心。

日本知名化妆品品牌佳丽宝(Kanebo)上周爆出美妆市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回收事件,起因即为佳丽宝集团独家研发的「白桦精萃」(Rhododendrol,杜鹃花醇,简称4-HPB)成分,疑似造成日本三十九名使用者皮肤产生白斑症状

虽然该成分尚未被证实会造成白斑,且在二○○八年上市后累计出货的四三六万个产品中,仅有三十九人通报问题,比率相对偏低,故有部分皮肤科医师倾向于是个人体质过敏所引起,但不管结论为何,佳丽宝事件凸显出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有多么被大众所疏忽。

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邱品齐指出,佳丽宝事件确实特殊,因「杜鹃花醇」已通过日本厚生省与台湾卫生署核准上市,但却有消费者在使用后产生暂时性的明显白斑。

临床上来说,白斑意味着黑色素细胞死亡,必须借由擦药、吃药或光疗等医疗处理才能回复,若该成分引致真正的白斑症状,那事情就真的严重了。

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家诚严正指出,化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相对于药品、食品宽松许多,国内主管机关极少主动去查验安全性,消费者更不会进一步去查证每种成分,让厂商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大笔的钱,事后出问题只要下架就好。

但是,在化妆品成分安全性认证不足问题根本没有被解决的情况下,消费者要如何用得安心?

黑洞一新品层出不穷,管理法规宽松

对于化妆品管理宽松的指控,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医妆组表示,化妆品多使用在皮肤表皮,采取风险管理方式,不会对厂商要求太多安全评估项目,若今日查验化妆品标准比照药品,那市面上可用的化妆品就会和药品一样少。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因美妆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以美白产品来说,传统的维他命C、熊果素曲酸等美白成分已难以满足求新求变的消费者,厂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得不四面八方探索新成分,基本上也难以进行完整的长期安全性测试再上市。

邱品齐指出,化妆品本来就是化学成分的混合物,短期副作用虽不如药品大,但长期副作用就有待确认。且新兴技术与成分层出不穷,其长期风险其实并没有严谨的机制加以把关,目前多仅局限于短期的安全性测试,通过便能开发成产品上市。

更危险的是,这些新兴技术与新兴成分多半未经长期追踪,消费者就好似化妆品厂商的白老鼠,一直要等到出问题了,才会被注意到。

不仅此次引爆白斑疑虑的杜鹃花醇属于近几年才研发上市的新品,邱品齐点出几项需要留意长期安全性的美白成分,都是近一、两年为时尚美妆杂志大力捧红的热门项目,如同属于间苯二酚衍生物的苯乙基间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4-n-丁基间苯二酚(4-n-Butylresorcinol),因被发现具有强力的潜在美白功效,已开始被部分跨国集团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另外,还有宣称可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胜?以及核糖核酸干扰 (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等,因涉及细胞生理基因机转调控,甚至是药物的作用机转,逾越了化妆品的范畴,「简直可说是两面刃。」…【全文请见今周刊864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64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