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深度解读三中全会关键报告

图、文/今周刊 方德琳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说,中国未来10年至20年的大事都已决定。

这些大事来自十八大三中全会,由中国总书记习近平强势主导。

这份全文长达2万字的改革蓝图,是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决策,从郭台铭阿基师都关注。

若上一个黄金20年你来不及参与,这一次你绝对不能错过!

从11月中旬到现在,台商圈里最流行的话题就是:你怎么看三中后的中国经济?经过六月钱荒、第二季7%的缓速经济成长率,台商莫不感到这一年经济暗潮汹涌、惊滔骇浪,对中国前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乐观了。

最明显情况就是中国经济成长已经减速,从过去动辄十位数的经济成长,今年降到7.5%,而中国地方财政债务严重,显示过去靠政府投资拉高经济成长的模式再也无法见效。改革非空话国家安全委员会确立习近平强权

中国新成长模式往哪里找?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提高民间消费比重。然而「经济结构调整」从胡锦涛温家宝时代就已经列为重点施政计划,他们没办法做到,习近平难道会有不同?

11月12日结束的三中全会,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这个由习近平亲自担任起草小组组长的改革方案,全文约2万字,涵盖16大面向,60个改革计划。

外界急着解读《决定》里洋洋洒洒的经济蓝图,曾在北京经商20多年,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的作家范畴却最关心三中后的权力蓝图。因为这攸关习近平说的改革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能力推动?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最后像胡温一样,沦为泡影而已?

「在这2万字里面,最重要的玄机在不到300字的第50项里。」范畴说。

这两个新成立的机构其实是习近平为了克服经济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他要跨过共产党既有的官僚体系,直接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范畴说。从这一点看,习近平和胡锦涛、温家宝不同,他展现出「中国新强人姿态,有机会推动这个「全面」又「深化」的艰巨任务

果真,从三中全会结束至今一个多月,六十项计划中,至少已经启动十七项。另外,这个月也有三个省部级官员因为涉嫌违纪而被调查,显见在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推动改革的决心与脚步明显加快。

中长期任务前两年暖身,后五年才会大步走

当改革真的启动,回过头来解读《决定》全文才有意义。事实上,如果《决定》文中所提到的项目真的实现,那么一、二十年后,《决定》势必成为中国经济史重要文件,历史定位可能仅次于一九七八年第十一届的三中全会。

在那次会议,邓小平宣示了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向市场机制靠拢的转捩点

《决定》中饶富意味的一句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与以往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同。

中国国务院参事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甚至提到,到了二○二○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一万二千七百美元,去年中国人均所得约五千四百美元。

《决定》文中提到:到二○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句话,显示改革是中长期任务,二○年才是检验改革成果的时候

海基会顾问,同时也是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李孟洲分析,二○年是个关键数字,它关乎习近平改革的节奏与目标。一五年底,中国会提出「十三五」规画,规画一六年到二○年的经济目标,而十三五的结束正好就是验收《决定》改革方案成果的时候…

【全文请见今周刊887期 】 编按:本文摘自12月18日出刊之《今周刊》887期封面故事「习近平没说出口的商机」,同期内容除本文外,并有「捕捉『改革红利』 不能忽视的三大亮点 」、「陶冬:小政府、大市场,就是核心概念! 」、「高盛大摩预言:经济稳增长 消费力提升 」等系列报导,更多内容请参阅887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87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