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马会」能马到成功吗?

毕殿龙

马英九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愿意在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会(APEC)领袖峰会会议上和习近平相会。但结合大陆的明确表态,说「习马会」无需借助国际场合见面。很多观察家认为,这样的会面不会发生或不应发生。大陆为何强调两岸领导人会面无需借助国际场合?两岸希望在习马会上得到什么?2014习马会有可能成行吗?

大陆坚持习马会无需借助国际场合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其一,两岸各种层次的接触已经不少,正式和民间管道十分畅通,见面的礼仪和形式也不是问题,无需惺惺作态刻意在国际场合见面。

其二,两岸领导人见面是家事,无需凸显国际色彩。在国际场合容易被吃豆腐;

其三,大陆特别重视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不想将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安排在国际场合。这不但会淡化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意义作用,也会因为召开这样的大会,忙乱中让会面无法针对性商谈。从而使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意义徒具象征意义而不能深入系统从容会谈。

大陆研判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有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有一个实质性的推进和定位。单纯满足马英九台湾形势的需要的象征性表演性会面如果影响到两岸领导人会谈的整体安排,就会坚持自己的考量。尤其是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的最佳窗口期越来越短、越少。「习马会」一旦会过一次之后,下次的会面就颇难安排。故宁可不见也不进行一次无实质商谈的「国际偶遇」。

马英九在台湾民调低迷,如果没有准备好要主动和大陆谈什么,而是被动地看看大陆会要求以及希望自己谈什么,那么像参加2014北京APEC这样的会议,草草完成「习马会」是较好的选择:

其一,台湾方面遭遇的压力和阻力较小,不会给民进党更多攻击自己的口实

其二因为这种场合无需整体系统地两岸领导人长时间相对,也就难以成为两岸问题的专题讨论。避开自己的意愿和准备等方面的不足;

其三,这是一个难得的世界领袖盛会,参加这样的盛会,可大大提高台湾和马英九的能见度。不但满足了两岸呼吁习马会的民众的需要,而且也行销了台湾,打开了台湾最高领导人加入这一俱乐部大门。可谓一举数得。

马英九及其团队显然也并非不知这样的会面,会与两岸领导人单独会面相比,对两岸、整个华人世界的冲击力历史定位的重要性震撼性大打折扣。台湾方面如果仍然希望「习马会」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国际场合。说明从时间安排谈判主题上都没有足够的准备,或者他们更希望尽管不能在开创历史定位的宏大格局上,而留下浓笔重彩的一笔,那么至少可以务实地达成多种目标。

两岸在「习马会」的认知上尽管有偏差,这是否在2014的APEC峰会上会面就没有希望了?笔者看来,却未必如此。两岸对习马会的安排都是本着自己的角度,选择了最佳方案假设采取中庸立场合理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弥补不足,均退而求其次,再进行相应的补强,习马会还是可以达成的,其意义同样具有划时代和历史性的。

首先,会议APEC峰会,尽管是国际会议,但却是在北京开的,这和完全在中国之外的地点召开颇有不同。尤其是,马英九可以借开会的机会提前来大陆,考察几个城市,和习近平在北京或北京之外的地方先会面,后开会。不但不会被会议冲淡第一次会面的意义,还可成为这次会议的亮点和利用国际媒体加强扩散的契机

其次,即便不能在这期间提前安排习马会,但可以事先沟通,在北京两人会谈期间,就宣布第二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最后,大陆有关部门发言人范丽青,尽管说两岸领导人会面不必借助国际场合,但并不表示,完全拒绝这种场合。能够争取最好的会面方式,自然会选择最佳方案。但当如果放弃这次会面,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无法短期安排时,这种会面就会成为一种选择。但要弥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在这种场合的不足,两岸就需要做更充分的沟通和更周详的安排。尤其是,马英九不能为开会而开会。要比其他领导人在大陆有更多的行程和参访。比如到南京、上海、湖南甚至是香港走一走。

总之,没有太多的障碍可以阻止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2014年,两岸领导人会面可以期待,能够完成实质性谈判,敲定两岸长期和平架构,则需要更多的努力。2014年是中国传统的马年。希望马英九和大陆领导人的会面,能够马到成功。

●作者毕殿龙,河南,资深评论员,台海评论家,以写国际时事和台湾评论为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