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臼齿断了以为没救 医师妙手回春自体植牙

病人自体牙移植术后恢复咀嚼功能,并经追踪15个月确认无异状。(新竹台大分院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29岁的黄小姐左下第2大臼齿牙根断裂须拔除,因为缺牙位置为齿列最后1颗且无其他缺牙,牙桥或是活动假牙皆不适用,仅剩植牙为最合适重建方式。所幸医师临床检查发现,黄小姐左上有1颗没有咀嚼功能的完好智齿,讨论后决定将该颗智齿移植到左下缺牙位置,并替该牙齿制作假牙,术后追踪15个月,移植牙皆无异状,让病患相当满意。

新竹台大分院牙科部张纮铭医师说明,黄小姐案例即为自体牙移植,当病人因先天发育、外伤、龋齿等原因失去牙齿时,用病人自身的其他牙齿移植并取代,不仅能恢复咬合功能,也能提升外貌美观。

随着数位牙科进步,在以牙科电脑断层和光学口腔扫描进行资料收集后,医师得以在电脑软体上模拟移植手术,并借由导航和导板等工具精准地执行手术计划。

张纮铭表示,常见自体牙移植的并发症为牙根吸收(包括发炎性吸收和取代性吸收),文献统计发生率大约4-5%,术中能否保留移植牙表面的牙周韧带与术后牙根吸收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借由挑选合适的移植牙和数位工具的辅助,能够降低伤害牙周韧带的机会,进而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成人移植后的牙齿通常需要接受根管治疗,以清除移植牙中坏死的牙髓,之后借由假牙的制作,保护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同时恢复牙齿的外型,并让它能够行使咀嚼的功能。

张纮铭医师提醒,当病人有缺牙,是否只能植牙?若口内其他位置有不具功能且健康的牙齿时(常见为智齿),自体牙移植为另一可能的治疗选项,透过牙科电脑断层和光学口腔扫描做进一步评估,在数位工具(动态导航、3D列印导板)的辅助下,牙医师能降低伤害移植牙表面牙周韧带的风险,提升移植的成功率。

然而并非所有的智齿皆适合用来移植,例如下腭水平阻生智齿无法完整地拔除时,需要分割成小块方能取出,自然没有机会用来重建其他的缺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