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潮来袭!国家建设怠速

全台大缺工,让公共工程也面临怠速窘境。(摄/张智杰)

全台大缺工,现在,不只民间营建业大受影响,连政府的公共工程都出问题了。公共工程,看似与你我距离遥远,实则息息相关,公共工程没做好,牵涉到的不只是国家的进步牛步,更可能让我们的日常寸步难行!公共工程的流标风暴,是你我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们做工程的人,私底下都说,后悔当年没叫年轻人进来营建业,」一位上市公司的营造厂商老董如此感叹。

这几年,国内重大公共工程一直发包不出去、一次又一次流标,造成工程延宕,拉长施工时间,不断追加预算,不仅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更让台湾缺工的隐忧正式浮上台面。

表面看来,公共工程受到疫情、中美贸易战,以及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导致供应链断链、通货膨胀,带来原物料及工资双涨。

从主计处资料也可以看出,营建工程物价变化总指数,从2019年12月疫情爆发以来,已上涨20.26%,材料类则上涨24.12%,几项工程必需品,如预拌混凝土、钢筋、电线电缆等,都逼近30%的涨幅,就连工资都连续上涨四个月!换算下来,疫情发生后两年的工资涨幅,是疫情前两年的3.07倍。

台湾区综合营造业同业公会监事朱台森分析,台湾的原物料本就缺乏,不管是能源、矿产、石料、水泥等,都是进口之后,再加工成为营建材料的,一旦营建材料受到出口地影响,包括出口国的政策改变、国际市场波动等因素,就可能造成产品供应链断链,直接影响营建业的成本跟进度。

尽管通膨与缺料问题不小,但事实上,缺工,才是真正让营建业头疼的大问题!工信工程这家承接过许多大型公共工程的国内老字号营造厂,董事长陈煌铭就指出:「现在合约有物价调整来对抗通膨,至少可以减少很大的风险。但是,最麻烦的就是劳力,本地工根本找不到。」

朱台森也说,缺工让许多营造业者不敢标案子。因为工程一定有工期,而缺工问题无解,如何确保工期?恶性循环之下,造成许多公共工程流标。

可以这么说,从疫情、物价、两岸政经情势等大环境变动,固然都是形成公共工程建设营运的挑战,但台湾人口高龄化的事实,才是真正横亘在眼前的难题。

陈煌铭叹了一口气说:「工程界最担心的,还是缺少专业人才。」

营建业缺工12万人,厂商求才为求职者三倍

少子化、高龄化的台湾社会,人才逐渐成为国安问题。而在营建业,缺工到底有多严重?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疫情前的2018年,营建业的职位空缺率为2.26%,此后两年,都维持在2字头左右。但到了2021年,营建业的职位空缺率却翻倍成长,来到5.14%。相较于其他产业的职位空缺率,徘徊在2%∼3%左右,可以明显看出营建业的增幅。

劳动部就业服务资料库统计也指出,2022年以来,1至7月营建业的求供倍数约落在三左右,意即「厂商求才人数是求职人数的三倍」,相当于厂商释出3000个职缺,却只有1000人愿意来做。这些数字都说明了,营建业的缺工问题非同小可。

营建署2020年发布的营造业经济调查报告,全国营建业就已缺工近12万人;台湾区综合营造业同业公会指出,科技业建厂、离岸风电及社会住宅,是这一波人力大幅需求的项目。

在台积电宣布扩厂后,中科、南科、高科的高科技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窜起。加上各地轨道工程此起彼落,北有环状线成环、桃园铁路地下化;南有高雄轻轨、黄线如火如荼进行中。大量工程的背后,凸显出人力供给严重赶不上需求的问题。

陈煌铭表示,从前年开始,高科技园区大量招募工人造成缺工,还缺机器,如打椿机、潜盾机等施工机具;台湾原本有限的资源,突然因高科技业大量的需求,工人、机具全都被吸过去了。

抢本劳:台积电日给现金,电焊工日领1万起跳

不仅如此,台积电在南科建厂,除了给薪倍增外,更以「发现金」的方式招工,让劳工日领;加上台积电不用外劳,把全国本劳都吸走,中南部不少建筑工地几乎都停工了。

台积电为什么敢用每日发现金的方式抢人?

台湾区综合营造业同业公会表示,台积电建一座厂,就是几百亿元的手笔,相对来说,十亿元左右的厂房,反而是建厂成本中占比较小的部分,多拿一、二亿出来做为吸引劳力的薪资,让厂房生产线早一天完工量产,每日进帐的营收何止是1、2亿元,这个方式很聪明,也非常划得来。

于是,台积电把能吸走的中南部本国劳工,都吸走了。

如今,「水泥工一天薪资3000元起跳、电焊工一天1万元,还是找不到人,」营造同业工业总干事陈福田说。

不只找不到人,营建业还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土木技师公会技师,同时也是根基营造总经理黄义芳说:「若你去建筑工地走一趟就知道,哇!糟糕,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营建业,现场几乎只有50岁以上的人。」

外劳在台人口70万,投入营建业不到1%

不只抢本劳,大家也在抢外籍劳工,为了增加外籍营造工的运用,这几年,劳动部一直下修引进移工标准,让公共工程,甚至是民间经建工程,都可以引进更多移工。

但是,东南亚各国经济正在起飞,自己国家人力需求也在上升,能输出的营造相关人力并没有预期中多;此外,台湾营造业在跟邻近同样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的日、韩抢外籍劳工时,总敌不过他们祭出的高薪。

根据台湾区综合营造业同业公会统计,国内外劳人口约70万人,其中用在营造工程的不到7000人,占不到1%。

台湾对外籍移工需求大增,疫情期间更受影响,全国大小工程都在抢劳工。(摄/张智杰)

一家承接过许多大型公共工程的营建公司董事长表示,现在的外籍移工已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外劳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因为他来台湾就是要赚钱回去;但现在外劳已渐渐不愿意加班,尤其是年轻的外劳更重视周休二日,同时,太困难的事也不愿意做。

另一方面,外劳也不是一引进就能立刻上手,他们只是作业员,还需要本国的技术人员带领,但本劳缺得很严重,从中阶主管、工程师到基层,都缺。

黄义芳说,以前一个本劳大概是带两到三个外劳,现在因为本劳大量不足,已经变成一带四。管理,成为另一个大问题。

引进外劳缓不济急,找黑工又缺乏保障

陈福田认为:「外劳只是一个解方,不是万灵丹。」他进一步解释说:「政府给你进口外劳,从申请到进口、真正到达工作现场,顺利的话也要9个月,远水救不了近火。专案申请的外劳做完就要回去,若要申请延长就必须经过延请的程序,时间上也是个问题。」

另外,还有缺工的举证问题、本劳招募不足,经劳动部认定才能申请,透过招募媒合的人力,又有「人力蟑螂」(某些仲介公司,专门找条件差或不适任的人力,赚取仲介费)问题,往往找到不适用的人,只能资遣再申请,拉长找人时间,实际执行下来,堪称困难重重。

一位营造商私底下说,本地工找不到,大家只好找外面的黑工(不合法身份工作的人,泛指非法劳工),但光靠黑工,也不一定能如期完工。

随着政府推动的前瞻基础建设公共工程大量开办、台商回流国内工厂大幅扩张,以及资金回流房市增加需求、都更及危老案大幅增加,未来市场对劳力的需求不会减少,只会更多。

公共工程血路不通,严重影响经济与日常

不过,营建业大缺工潮,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曾任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委、内政部长、现任台湾大学木土工程学系教授李鸿源指出,公共工程是国家最基本的基础架构,与民众关系最直接;举凡道路、自来水、电力,所有关于柴米油盐、食衣住行,以及学校、机场、港口等,都属于公共工程。「公共工程做不好,国家不会进步。」

陈煌铭回忆,早期,台北到高雄需时7∼8小时,现在只要2小时,这,就是国家推动公共工程带来的效益。当年蒋经国推动高速公路等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经济就起来了,所以,公共工程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基本:「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就是基础建设的成果,中国早期的高速铁路只有三横七纵路线,现在已经密密麻麻了。」

公共工程延宕,就像任督二脉没有打通,大至国家经济发展,小至你我日常,都会受到影响。

盘点国内进行中的各种公共工程,不少是与民众日常、区域发展有关的,而这些诸如学校改建、道路拓宽、排水改善、桥梁兴建、公有市场改建、停车场新建或改建、公园设施改善等工程,不断上演着流标的剧本。

以大众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来说,随着捷运工程核心路线完工,如今,接续大台北交通黑暗期剧码的,是捷运环状线的万大线,从台北市南海路,一路往万华、中和,连接土城,再延伸到树林的路段。

公共工程延宕有多苦,拿与中和居民切身相关的「台64线快速道路」「捷运环状线中和景平段」来说,前者施工期长达17年、后者接续又做了8年,才完工拆掉的围篱,没隔多久又围上了。期间,塞车严重到连要让路给救护车通过都很难,当地居民回忆说:「景平路从来没有停止塞车。」「这条路从开始动工到完工,我的小孩从出生到读研究所毕业!」

中山高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流标九次后才顺利发包。(摄/张智杰)

根据公共工程委员会2022年6月9日的报告指出,自2017年开始 经费及执行率逐年增加,统计2018至2020年,工程决标率在88.95∼90.14%,也就是说,有九成案件顺利决标。换言之,流标率只占10%。

对此,一家承接不少政府大小公共工程的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认为,「10%的流标率完全不合理,应该有综合其他采购项目,不能把固定性、劳务性的采购纳入,这个部分的属性,本来就是比较能顺利执行的。」

台湾公共工程看似得了「皮肤病」,其实「肝」出了问题

李鸿源指出:「公共工程是最重要的,但最常被忽略,」他反问一句:「如果你家里小朋友读书的学校工程做不好,你会放心吗?」

他指出,台湾的公共工程就像看到皮肤有病,以为只要涂药就好,但其实皮肤有病,是肝出了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教育体制来说,李鸿源指出:「台湾的整个教育,已经完全没办法培养需要的技术人员,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事,」他表示,以前最厉害的是台北工专、高雄工专、台南高工等,这些人到工地,是最好用的人才,但现在都变成科技大学,都在学台大,变成不上不下,到了工地也没办法挽起袖子。

陈煌铭感叹说:「以前有专科及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汽车修护、模版、电焊、木土等科,这些技术人员一毕业就可以用。但是,专科已经改制科技大学,现在大学毕业生比较喜欢去做服务业,不想去工地。台湾缺的,是像德国那种教育体制的专业技师。」

1999年台湾推动教改后,至今20多年过去,教育结构改变,造成人力资源结构跟着改变,朱台森表示,由于台湾缺乏长远的配套规划,像是板工、粉刷、水泥及油漆等,过去师傅教徒弟,或是从专科习得的专业技术环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师傅,现在也要退休了。

生活条件的改善,也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想投入3K产业(日文,肮脏Kitanai、辛苦Kitsui、危险Kiken),营造同业工会副总干事吴宪彰表示,营造业走向高龄化是必然趋势。

教育体系的错误,造成现在年轻人宁愿做服务业,但大环境下,其他行业的低薪,也让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小孩;一位营造公司曾姓董事长就感慨,现在父母都舍不得子女吃苦,过去也不鼓励子女读五专、技术学校,担心以后只能去工地工作,只能做黑手,但现在看来,拥有一技之长才是王道;以营建业来说,「现在只要组织五、六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工班,不必永久当工人,将来都有机会当老板。」

建立证照制度,放宽外籍工作者限制

面对营建业大缺工潮,公共工程委员会表示,政府自2001年起,重大公共工程已推行营建业自动化,例如,机械化桥梁施工法、预铸工法等,以减少营建劳动力需求;此外,有鉴于近年因工程量增加,以及人口高龄化情形,透过修正外籍移工引进规定,相较于疫情前,如今外籍营造工已增加近两倍。

营造同业工会建议政府,除了短期内加速引进外劳,在教育体制上,不妨从国中教育扎根,彻底改变营造技术人员(工人)形象与观念,塑造营造技术达人,建立专业形象;同时,建立本国劳培训及证照专业制度等。

在配套措施上,应广开技术士的大门,「增加技术士技能检定之场次」及「媒合学校与营造业的产学合作」;同时,放宽「一般外国人从事专业性或技术性工作」及「侨外生留台工作评点」限制,让外籍劳力能有更充沛的运用。

虽然,公共工程流标的因素很多,缺工只是其中一环;但少了人的产业,就像是「只欠东风」,即使「万事俱备」了,也无法启航。

本文作者:胡华胜、林仕祥、陈思豪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439期》)

《远见杂志1月号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