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后侧腘绳肌拉伤的原因

在跑步的常见伤痛问题中,与训练密切相关而又备受关注的便是肌肉拉伤,这类伤痛情况多样,有些是肌肉与筋膜局部损伤,有些是完全断裂,有些则是肌肉间的血管或结缔组织损伤,症状与预后也会因为情况不同而不同。

本篇主要讨论常突发在冲刺跑时大腿后侧腘绳肌的拉伤。

对于腘绳肌拉伤,虽然现在已经提出各式各样的预防策略,但仍旧无法完全杜绝问题的发生。在预防这种肌肉拉伤或改善受伤后的预后状况方面,训练所发挥的作用可以说非常大。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带大家理解肌肉拉伤的机制,并从功能解剖学的角度来讨论与训练相关的问题。

肌肉拉伤多发生在双关节肌

以大腿前侧来说,股直肌更容易被拉伤,小腿肌肉里则是腓肠肌(小腿肚)比比目鱼肌更容易被拉伤,而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中则是股二头肌长头或半膜肌比股二头肌短头更容易被拉伤。如此看来,大部分情况下,发生肌肉拉伤的多是双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跨过两关节的肌肉就叫做双关节肌)。

如果造成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单纯是强劲的张力或变形,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双关节肌发生拉伤的频率更高。或许是较容易受到无法完全控制的外力影响,比如肌肉长度会受到参与的双关节两方转位影响而有所变化,所以很可能造成肌肉长度急剧变化等。从比较松弛的状态一下子增加张力,类似的状况很容易在双关节肌引发拉伤。

“有啪嚓断掉的感觉”

大多数腘绳肌拉伤的人都是在几乎用尽全力的高速冲刺跑中,大腿后面突然感受到冲击或有啪嚓断掉的感觉,也有人形容是肌肉被扭转的感觉,好像咕噜动了一下、或者好像抽筋的感觉等等。

这些在快跑中拉伤的案例,有很多是发生在突然加速或变换节奏时,或为了冲向终点或交接棒而往前倾的瞬间等较为特殊的场合,也有一些案例在拉伤前有感觉到某些不对劲的前兆。与之相关的主要原因不一而足,比如状态绝佳、顺风、肌力不足、疲劳、同一部位有旧伤、其它部位有负伤等,这些可能的主要因素交互影响时,便会导致受伤发生。

三种类型的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I型

肌间损伤,只有肌肉的供养血管受到损伤。这种情况的特征在于伸展时的意外,并无太大疼痛,而且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大多也较短。

Ⅱ型

包括了肌纤维本身或肌腱膜的损伤,肌力会减弱,且伸展时疼痛显著,治疗也较花费时间。

Ⅲ型

肌腱完全断裂,断裂的肌肉已经无法发挥张力,必须进行外科治疗。受伤后,若在受伤部位摸到明显的凹陷或变形,必须预设已造成大面积的断裂。

元凶在这些动作

关于快跑中的肌肉拉伤,曾经有人以腘绳肌曾拉伤的短跑选手与没有过受伤经验的短跑选手为对象,对他们的快跑动作(起跑冲刺第五步)做了一番比较,在报告中指出两者的差异。这份报告虽然旧了点,但在此后尚未碰到比它更系统且详细的研究。

报告中列举出几项受过伤的人在动作上的特征:

(1)小腿的外踢(前伸)较大,着地点较远

(2)有躯干前倾较多的倾向

(3)着地时膝关节屈曲较深

如果从腘绳肌的双关节性来考虑,小腿的外踢(前伸)与躯干的前倾都会在较大的伸展范围内操控腘绳肌。而膝屈曲的深度乍看之下会觉得与腘绳肌的伸展无关,但在推进状态下加大膝伸展,也可能使腘绳肌急剧伸展。此外,受过伤的人在着地期前半的髋关节伸展力矩较大。

与此相关的还有研究报告观察了快跑中的肌肉活动(于50m处),并提出在着地后半期以及摆荡后半期,比起没有受伤经验的人,曾经肌肉拉伤的人其腘绳肌的肌肉活动水准较高。损伤的风险似乎也会因足部抓地时发挥力量的时机点或着重点而有所变化。

除了快跑之外,腘绳肌拉伤比较常见的是在拉伸动作中过度伸展所造成的。在肌腱膜已没有余量再伸展时,又进一步强制拉伸而发生拉伤的情况,因此大多会伴随肌筋膜的损伤,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治疗。

同样是过度伸展的案例,还有一种状况是在躯干处于前屈姿势的状态下,从后方承受外力接触或是强制劈腿。

参考书籍

《运动员必知的人体解剖学》

避免伤痛,加入吴栋跑步俱乐部,到陪你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