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虐猫被开除太冤了?那是你不知道这类人多可怕

虐猫学生“引咎退学”(来源:澎湃新闻

近期,又一起大学生虐猫事件引发网络关注。该名大学生用牙签扎满小猫的身体,并录制下“虐猫”视频发送到流浪救助群中,发布消息要求群友给70元免猫一死。

事后,这名学生所在的高校发布情况说明称:已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同意其本人引咎退学的申请。

此前的2020年4月,有网友举报“山东理工大学数学系在读大四学生范某,虐杀动物,并拍摄视频,通过微博QQ等社交平台宣传并贩卖……”。举报者通过发布聊天截图和付款凭证等证实其大学生身份,声称该大学生还拍摄虐猫视频,并以此获利。

范某虐猫事件(来源:封面新闻)

山东理工大学官方第一时间回应:

范源庆也在网络上发表了公开致歉,希望能获得一次改正的机会:

最终山东理工大学公布了对于范源庆虐猫事件的处理公告:予以退学

虐待动物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研究指出:虐待动物的人伤害他人的几率较一般人高5倍,犯下爆窃、抢劫、或者纵火等罪行的几率则高4倍。也有临床心理学家指出:存心折磨动物,从它们的痛苦中找到乐趣,就可能是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而该病症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版中。

早在八十年代,美国的FBI就开始着手收集虐待动物的人的数据信息工作,因为FBI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连环杀手在儿童时期就开始虐待动物”,虐待动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犯罪的暗示或者警告信号。“根据FBI的统计数据:48%的强奸犯和30%的猥亵儿童者在童年或者青春期虐待过动物,63%的侵略性犯罪分子在童年时期对动物造成故意伤害。70%的虐待动物者有犯罪记录,50%的校园枪手有虐待动物的历史。”

心理帮扶能否“拯救“虐待动物的人?

心理学观点认为,虐杀动物人存在心理障碍,需要迫害、虐杀“更柔弱的”动物来排解释放压力——虐待动物可能会让施虐者精神上感到刺激和兴奋,得到满足,在达到高度的刺激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高度的放松感。在疫情席卷全球的时期,各种压力的累加让各地虐待动物的事件数量持续增加,以英国为例,在疫情封锁期就发生了多起令人发指的虐待动物事件:

约克郡Doncaster镇,一只猫被人穿在签子上,架在烧烤架上

伯克郡Thatcham市,十天内,发生了5起袭击天鹅事件,造成4只天鹅受伤、1只天鹅死亡。一只被气枪打中的天鹅妈妈,它的左侧脸颊有个弹孔,形成一个血窟窿,气枪子弹就深深嵌在它脸上,伤口周围以及脖子和后背羽毛上全部是血迹

能否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帮扶的方式让这些动物施虐者停手呢?心理专家表示,心理治疗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需要咨询者自身认识到问题,积极配合——心理帮扶能否取得作用,更多的取决于当事人本身。而对于虐待动物是否能被定性心理疾病,目前很难给出一种适当的答案,只能说虐待动物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外显行为。

面对学生虐待动物 开除处理并不足够

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善待动物,尊重动物生命价值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国家的法律所认可。虐待动物的图片、视频的传播,对公众的心理健康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都会造成危害,对于动物施加虐待行为的人也可能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升级暴力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立法对虐待动物及公开传播对动物施暴信息行为进行惩处,这样既能让虐待、杀害动物的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也从法律层面上提供依据,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价值的底线不可触碰。

结语

正如荷兰神经心理学专家那拉·阿门荣根所说:“在动物虐待发生的地方,人也生活在危险之中。” 虐杀动物是宣扬的暴力的一种方式,虐待动物行为不被制止,将会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