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毛无法破译王洛宾的「爱情密码」

1992年,王洛宾(左3)与友人会面。(本报系资料照片)

俩人第一次分手的九天之后,三毛……主动给王洛宾写信,她认为年纪不应该成为爱情鸿沟,「你无法要求我不要爱你!」三个多月的时间,俩人互写了十几封情书,织热的情感几乎要灼穿信纸……

东北一位朋友看完三毛与王洛宾的视频之后,对我说:我喜欢三毛!我问她为什么?她没有回应。我对三毛的印象是:并不漂亮,但是她很浪漫,专注文化、注重精神、爱冒险……这样的女孩,心中一定藏着诗和远方。

分手121天后

王洛宾和三毛相差30岁。王家徒四壁,三毛为什么爱他?为了爱情,她从台湾来到遥远的大陆西域找他;分手121天之后,却选择自杀,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悬念!

台湾和大陆的西域,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地域文化──被高原群山层层包里着的西域,其思想流、意识流犹如这里的黄土地一样,传统、凝固、沉重。1989年,香港女作家夏婕来天山脚下访问王洛宾之后是这样描述他的:王洛宾每天唱着情歌,凝视大漠夕阳,晚上在家对着古旧墙上悬挂的妻子的遗像,唱一首曲子给她听,那样单调、凝重而又高尚……漫漫戈壁滩,高亢、幽远、委婉凄美的歌声,成为王洛宾心灵的祭坛。

王洛宾是一个不被母亲疼爱的孩子,但是对于母亲对自己的不公,他不敢反抗,只能用心灵之歌,诉说心中的委曲与哀伤……

而那个被汪洋大海环绕着的台湾岛,其特性就是能造就无限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块开放与富庶土地上的三毛,她的思想流与意识流,就像大海般波涛汹涌澎湃。

三毛从小喜欢王洛宾的歌。丈夫荷西故世之后,她对这位西域歌王的崇拜、敬慕日愈加深。人的双重欲求激化了她的情感。双重欲求一方面是「灵」方面的欲求──对新文化的渴望、欲求;另一方面则是「肉」的欲求。这两种欲求形成人的心理世界的两种「内在驱动力」。这两种驱动气流倒也让三毛感到非常坦然──她和王洛宾都是单身,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不必像「安娜卡列尼娜」那么忐忑不安去偷情,也无需类似《红字》中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丝特」的情爱而受审判时的那种内心搏斗与挣扎……于是,她毅然决然来到乌鲁木齐找到王洛宾。

而王洛宾,这个在古老西域生活了几十年的歌王,虽然用美妙的旋律与动人心魄的歌声书写心灵宇宙。但是,他的生活与「探戈」的节奏完全按照《红楼梦》里贾政所设计的方式来进行的──贾政认为「正人」要交「正人」,读书要读「正书」,倘若宝玉读了新编的「诗篇」,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人,要是不守规矩,内心必定会让邪恶入侵,不能因为非分奢求而丧失人格……王洛宾就是贾政塑造的思想流、意识流的化身!

三毛不远千里来到西域。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竟然一见如故。王洛宾为三毛演唱《高高的白杨树》,当他唱到「孤坟上布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时,三毛哭了,她深情地搂住王洛宾……多年独居承受鳏夫生活的王洛宾第一次闻到这位比自己小了30岁女人的体香时,竟然惊悚得不知所措。

俩人第一次分手的九天之后,三毛……主动给王洛宾写信,她认为年纪不应该成为爱情的鸿沟,「你无法要求我不要爱你!」三个多月的时间,俩人互写了十几封情书,织热的情感几乎要灼穿信纸……

1990年8月,三毛第二次来到乌鲁木齐。王洛宾刻意在家里为她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这种安排是王洛宾的「潜台词」:我非常喜欢你──你热情、洒脱、美丽……但是,这里有曾经与我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她每天晚上都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我……她是我生命的支柱,是我精神的天空!所以……这是「高高白杨树」傲然挺立或是訇然倒下的分水岭。

这种委婉无声的「安排」与「潜台词」,使三毛无法破译王洛宾的「爱情密码」,她真正感受到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差异。她认为,这种情感的认知已经无法用文化、艺术、色、性等等语言去沟通的了。

珠联璧合佳偶

1990年9月7日,三毛告别王洛宾回到台北。俗话说:人生八九不如意。自从丈夫荷西故世后,三毛真的是「半路断了扁担」啊!三毛天生心直口快,心里有话,从来都是必吐才舒服。荷西离去,使她失去可以直接倾诉的对象。她想起《红楼梦》中的那个妙玉,见到贾宝玉之后,动起俗念,一种强烈的欲念在她心里汹涌起来,进行了一番自我抑制之后便进入梦幻,梦见许多才子佳人都在爱她,祈求和她上床……妙玉是通过这种使欲望在梦境中得到满足的女性。而自己和妙玉截然相反的是,根本不用这种空幻去满足欲望。她明白,文学就是爱情,根据自己的文心文体优势,加上王洛宾的艺术造诣,彼此一定能成为「珠联璧合」的佳偶……可以继荷西之后,照样向心中的男神推心置腹。三毛从来都是自信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奇迹,于是开始了漫漫人生西域之行,她要再次找到自己精神与情欲的天空。

王洛宾的「拒爱」,让三毛极度失望!这也加重了她旷日持久的抑郁症状。在离开王洛宾100多天之后日子里,每个黑夜都成了她孤独的地狱──她认为,王洛宾是高尚的。但是他内心深处的「传统作品」只是「乡村情怀」,缺少「与时俱进」的胆气,缺少像「哈姆雷特」、「麦克白」的勇气……她内心深处充满无限的痛苦与挣扎……在极度失望中加重了那种无解的病灶?

深感自己有愧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自缢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妇产科的卫生间里。台北法医的最后结论是:因病厌世自杀。三毛的挚友眭澔平根据三毛留下的遗书、电话录音的判断是:三毛的死,源自抑郁症。

也就在同一时间里,王洛宾从收音机里听到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得他呆若木鸡,痛不欲生……和三毛相处的日子虽然短暂,但现在眼前晃动的全都是三毛的影像……王洛宾深深感觉自己有愧于三毛!

在无限悲痛的节点上,王洛宾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先圣「孟夫子」的「鱼和熊掌」的双重欲求那天晚上,孟子实在经不起爱妻的裸体流线温柔的引诱而做了恩爱房事,第二天清晨又害怕孔夫子「对圣人行为」的指责而产生的两种心理能量的撞击!三毛的死,让王洛宾明白了孟夫子虽有心灵矛盾,但是他是依据生活的现实选择正确的,靠近情理的「理知」解决了「求圣」与「合理」的夫妻情感矛盾的方式。他认为和三毛相处的日子里,如果自己向「理知」投降,从而化成对三毛的理性感情,就能得到情与理的平衡,就不会把三毛逼上绝路。

在无限的悲痛之中,王洛宾凝视三毛留给他──夹在乐谱中用白绢包起来的那缕秀发,泪如雨下……他写了他生命最后一首歌《等待》,一首寄给三毛的恋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