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碰撞」 方能因材施教

四月卅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是美国「有效管教中心」反体罚组织于一九九八年发起。因孩童遭受肉体鞭笞、精神凌虐、言语辱骂将会烙印一生,影响身心甚钜,毕竟《礼记.学记》所谓「夏楚(指藤、荆)二物,收其威也」,仅能收其貌服心不服之伪效。

但设若学习时期遇事「有奖无惩」、「做错无罪」管教方式,实是培养受教者「怙恶不悛」、「为恶不殃」态度之温床,积久成习,能否裨益孩童未来一生?莫不疑虑!

依笔者管窥筐举,施教者理应适度掌管《弟子规》所言:「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之刑德二柄,不可偏废,更应秉承「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精神,按受教者贤愚勤惰不同予以弹性教诲。容我叙述民国八十年新婚赴美期间听闻之故事:

某台湾母亲携带三位孩童赴公园嬉戏,孩子肚子饿,母亲刻不容缓驱车购买三个同一款式价位面包交付子女,非常公正,孩子们接收后随即找座位开心食用。类此教育模式即是多数中国人之传统思维。

适巧邻座美国夫妇见到如此情状,好意提供台湾母亲不同之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建议老大购买一个大块面包,选择口味并亲自分配,至于口味选择与分配有否公正?老二、老三的喜怒情绪当下会给予答案,亦可趁此机会了解老大是否存有私心?无则嘉勉,有则规劝;之后则可伺机改由其他子女承担采买分配责任,并趁机端倪其品性。

机会教育理应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中国传统式公平分配之教育,「一人炀灶」是齐头式假公平,掩盖火光真相,根本无法得知主事者居心若何?受事者回馈是否心悦诚服?而美国式「当下碰撞」教育,则能适时显现当事人之真心本性,施教者一目了然,方能继以对症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