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辅助教学开新篇 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

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于今(2)日举办「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焦点座谈。(李侑珊摄)

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于今(2)日举办「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焦点座谈。台中教育大学校长郭伯臣以曾任教育部资科司司长为经验分享,开发「因材网」中小学扶助学习平台、推动「数位辅助教学」的经验心得指出,过去因材施教的理想碍于教师人力的限制,无法普及于每一位学生,但由于数位科技与AI的发展,让因材施教的规模化,已能逐步实现。

郭伯臣提到,应用数位科技实施「因材施教」的6项建议,包括:扩大载具覆盖率、持续丰富数位内容与优化平台、研发AI教科书、赋能教师和学生AI素养、强化人工智慧与数据本位之教师支持系统,以及形塑数位教学领导文化形塑数位教学领导文化。

新北市教育局局长张明文指出,新北市以成就每一个孩子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全方位且适宜的智慧校园生态系统,并以未来的趋势教导现代的孩子 适应未来的世界。

张明文进一步说明,新北市系以「X+AI」、「数位转型」、「技职教育」,打造适性教育的完善体系。其中,以「X+AI」架构以AI为支点,联合课程辅导团、教育局与学校,发挥点、线、面的整全综效,同时架接数位转型新典范「新北校园通APP」及「新北市亲师生平台」及「教育报告与创新支持系统」与「教育资料平台」等,精准规划校务经营策略,并创新技职教育,作为新北市之品牌教育,为孩子打开职涯进路的半边天,开拓因材施教的适性教育完善体系。

基金会董事长黄昆辉在座谈会开幕致词时表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公义」与「卓越」。所谓「公义」,就是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体现「有教无类」的精神 ; 而所谓「卓越」,就是能透过优质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每个孩子」。过去几十年来,「公义」与「卓越」一直是台湾教育发展的两个主轴。

黄昆辉也指出,在政府与民间的同心协力下,政府积极提供教育机会,确保教育的「公义」,已有相当成就,应值得称许。但是,在「卓越」方面,「因材施教,成就每个孩子」虽是社会的共识和期许,却不甚理想,仍待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