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想換跑道?人資專家:三步驟「轉職」起手式

随着新科技不断崛起,产业汰换快速,愈来愈少企业能保证让人安稳做到退休,「中年转职」也成为职场常态。对于正值35~49岁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下生存? 示意图/freepik

随着新科技不断崛起,产业汰换快速,愈来愈少企业能保证让人安稳做到退休,「中年转职」也成为职场常态。对于正值35~49岁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以下邀请MAYO鼎恒数位科技创办人暨执行长简士评,以人资专家的角度谈谈中年转职前的准备。

「国际上包括台湾,劳动力相当短缺,不少企业已开始向熟龄工作者招手。」曾担任台积电、鸿海、联发科、群创等大型企业人资主管的简士评观察世界趋势,「过去讲求的是人口红利,希望劳动力年轻化,但是目前进入招募大不易的时代,丰富的经验与弹性的时间反倒是其优势。」

简士评举例,过去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台湾企业属于紧缩没有高度扩张的状态,对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导致很多公司找不到好的HR人才,而这个状况在新创企业更加严峻。

看见市场的需求,简士评开始号召资深的HR主管,一起帮助新创企业。「这感觉很好,也是我现在想要推动的计划之一。」

做决定前先按三步骤思考

「35岁前要不断累积价值,35岁后要想办法将价值放到最大。」37岁(2013年)创业前,被多家标竿企业挖角的简士评表示,「甚至离开台积电后,转进鸿海薪水打六折我都愿意,因为他们要做转型接班计划,这很好玩也有价值,可以让我变得更强大!」

尽管各行各业调性不同,就业市场的主导权正慢慢传递到年轻人手中,「年龄」确实是个劣势,「但你可以保持年轻心态与他们交流,像我就从许多年轻创业者身上学习很多。封闭的心态,只会把你推到被迫转职的死胡同!」

中年的职涯转换如何准备?简士评提出一套思维步骤:

一、定锚:

随时要设定五年后的目标,或是找一个榜样(role model),当你发现目前的工作离五年后的目标愈来愈远,如果这个状况持续半年,那你就应该选择离开,这样职涯才会更有意义。

二、路径:

年资不一定重要,重点要放在是你拥有多少能力?他常勉励同仁:「工作不是以时间换金钱,而是想办法在最短时间换取最强的能力。」因此,解锁中年转职的困境,就是列出具体实证,展现个人经验的市场价值,并将过去的经验转化成现在职场的能力。

三、行动:

时时刻刻要有成长性思维,持续深耕自我本业,且不一定要全职,因为重点是你的Know-how与价值,可以透过你的价值换取酬劳,而不是你的时间。最棒的是可以跟兴趣结合,但是往往不容易!

工作要有意义,才会乐在其中

中年转职,条条都是大路,而「创业」也是另一种选项,属于早期Y世代的简士评就选择这条路。拥有人资与资讯两项专业背景的他,看到台湾的人资资源市场是一片沙漠,不仅缺乏专业工具,更没有追上数位趋势,MAYO鼎恒数位科技的成立,就是希望透过科技有效率的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服务。

这也是简士评所谓「工作要有意义」的实例。「希望透过我在过去经验担任百大企业人资主管的经验,甚至与台湾微软共同号召云端业者,一起协助国内外企业云端人资解决方案,也彰显出人资的重要价值。」对于有能力做这样有意义的工作,他感到十分光荣。

一天当五天用的简士评,行程总是满档,仍不忘关心中年转职的议题,「保持开放心态、善用你的经验、帮助别人成功、不要妄自菲薄」是他15年担任人资主管的见解,更是他中年创业有成的秘诀。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