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寻找自我的净土 尼泊尔印度教火葬的「领悟」

生命就像登山,每一座「玛尼堆」代表的都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编按:在中国蒙古藏族地区的山口路边,石块堆砌而成的圆锥形石堆,高达二三尺以上,石堆也有经咒、佛像,信徒们路过时,都要随手往上添加石块)。(图/时报出版提供)

消费中心/综合报导

曾攀登过几十座雪山,其中9次登顶8000米的雪山,包括3次登顶珠峰珠穆朗玛峰,意即「圣母峰」),2014年以143天完成「地球九极」,并打破世界纪录—「王静」成为世界上最快完成「地球九极」的登山探险家

初中才进县城读书的王静,一口「椒盐普通话全班人笑话,而第一份工作是做服务员端盘子,于19岁谈恋爱,从此和他一起创业成立了「探路者」,亲手缝制出「探路者」的第一顶帐篷,带着自己亲自研发的户外装备上了珠峰。登珠峰,适应训练时她听到两位好友山难死亡的噩耗,一度怀疑「我还回得去吗?」

▼作者王静被誉为「高山雪莲」的奇女子,为世界上最快完成「地球九极」的登山探险家。(图/时报出版提供)

据大陆传媒报导,王静表示「面对雪崩依旧勇往直前」,而身兼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登山探险家、母亲三种身份,拥有坚毅的性格,却坦诚自己其实是个「小女人」。于2013年出版《静静的山》简体版,且入选当年度「中国最美图书」的称誉

登山家马洛里说:「因为山在那里。」王静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编按:据「维基百科」所述,地球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台湾一般都以「圣母峰」称呼此山),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藏文「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神话传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意思是「天空之女神」。

▼此为2014年10月中旬—圣母峰雪崩照。(图/翻摄自推特)。

▼2014年10月14日至15日连续发生 2 起雪崩,尼泊尔雪崩酿39死,专家:登山客「未请向导」也是主因。(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文章摘录:【只为站在这里-2010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峰不仅以世界第一高峰著称于世,它更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的代表。大约五千万年前,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挤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这里也被称为世界屋脊。两个板块的相撞叠加使得地球上8000 公尺以上的十四座山峰全部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面邻接的喀喇昆仑山脉。由于印度板块插入亚洲板块的撞击一直没有停止,每年仍以大约指甲生长的速度继续前进,因此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山脉之一,每年会升高几毫米。专家预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100 万年以后, 尼泊尔或将完全插入西藏板块下面。

我听说曾经有攀登者在珠峰顶上捡回了几块石头,研究表明,这些石头是来自远古时代奥陶纪的石灰岩,四五亿年前, 它们应该还在大海里,还有人寻到过鱼形化石。这些故事,让我除了对攀登珠峰本身充满了期待外,更激发了我在珠峰与亿年山石奇遇的想像。

每年春天,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会首先集合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然后从这里开始准备珠峰的攀登。加德满都1768 年成为都城,地处巴格马提河比兴马提河的会合处。它的北面是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一个承载登山人梦想的地方。

▲尼泊尔印度教现场火葬葬礼。(图/时报出版提供)

3 月31 日,我也到达了这里。在加德满都休整时,我们特意去看了一场尼泊尔印度教的现场火葬葬礼。虽然我小时候好动,在别人眼里是一个胆大不怕事的姑娘,但其实我也曾被一条细小的玉米虫吓得尖叫大哭,内心永远都抹不去女孩情感脆弱的一面。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不敢去火葬现场,但那天我内心却出奇地坦然。火葬就在一条小河沟边举行,是一个开放的区域,路人、游客都可以参观。当地人离世以后,要先用河水把死者遗体仔细擦洗一遍,完成他生命里程的最后一次洗礼, 然后再根据逝者的身分,用金色或者白色的布将遗体包裹起来, 放在河边已经搭好的火架上焚烧。死者的亲人会全程陪伴,他们就蹲守在遗体旁边,静静地看着亲人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一点点化成灰烬,升上极乐世界。大多数亲人都不会号啕大哭,甚至不会流泪,只是平静地看着亲人变为灰烟流逝。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态里,我感受到一种超越痛苦超越眷恋的解脱。也许这就是尼泊尔当地人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就是这个民族信仰背后的内在支撑。就像在圣洁的雪山蓝天的围绕下,人只有食以果腹、衣以蔽体的基本物质需求,敬山爱人的内心世界永远保留着一片属于自我的净土

望着火葬现场熊熊的火光,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回想我以前的生活,简单快乐。儿时的快乐就是吃饱肚子,如果能有一颗糖,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工作之前,是个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傻傻村姑,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欲飞不能, 甚至笼门被打开也不知道该飞往何处;十九岁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就死心塌地在一起;然后选择了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不管多大的困难都坚持了下来,在不经意的坚持中经历了快乐无比的喜悦和成长。

有时,我甚至天真得想用脚步去丈量自己与天空的距离!

我以前很少想到生死命题。是登山让我有机会直面生死, 逐渐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像登山一样,生命其实也可视为一个过程。来来去去,留下的只是记忆,或者丰富,或者简单。但这个过程带给每个个体人生启迪却千差万别。

我又该怎样寻找到我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

登山是我的梦,但我不会像职业登山家那样,把登山看作生命的全部,我更不想把自己的生死交给雪山。我认为,不管多有成就的攀登,对个体而言,都不值得用生命做交换,失去生命就意味着失败。这也许是我无法达到那种对山热爱的痴狂境界的原因。我曾在雪山脚下看过很多登山者的墓碑,也在攀登过程中遇到过不知何年被冻僵依旧保持着攀登姿态的登山者遗体。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心中更多的不是害怕,而是平和、镇定,甚至有时会大脑空白、停止思考,或许还些许淡漠。想想谁都会面临这一天,最终,所有人都将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当我还存在于世的时候,又该选择去做些什么呢?

我希望从不同的「攀登」中慢慢地去寻找答案,更期待在艰难困苦、生死之间的极端环境下更好地认识自己。

▼此为《静静的山》封面,这是本探讨人生与勇气、不断向前的勇气之书。(图/时报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