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神话的共演舞台 印尼
攀上高山巅峰,我们就在与天空伸手可及的距离......
透过鼓浪屿租界建筑背后的故事,
体会大时代的动荡下,小人物的生活缩影;
从印尼神庙华丽的浮雕壁画中,
让燃烧时袅袅上升的烟雾,将人类和上天重新连结到一起……
用不失幽默的话语,全面性地介绍世界遗产的美丽与哀愁!
【精彩书摘】
项目名称:普兰巴南寺庙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登录年代:一九九一年
项目名称:婆罗浮屠寺庙群(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
登录年代:一九九一年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印尼虽然是万岛之国,但说到印尼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以爪哇岛为中心开展。在爪哇所登录的四项世界遗产中,有两座文化遗产是记录了印尼历史的重要阶段,一座是普兰巴南印度教寺庙群,另一座是婆罗浮屠寺庙群,都位在爪哇的日惹。
普兰巴南寺──印度教的生死观刻画
要见证这些印度化王朝曾有过的辉煌,就一定要来被列为世界遗产的普兰巴南寺,展现了爪哇印度文化艺术的巅峰。普兰巴南大约建造于西元九世纪,可能是由室利佛逝王朝所建造。
以我们所熟悉的思维来看,多数人喜欢创造、保护,应该没有人喜欢破坏,但印度教并不认为破坏是不好的,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只是生命循环中一个过渡,有破坏才有重生,就像人死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能量形式的开始,因此现今的印度教派中,湿婆神派反倒是信仰人数最多的。
诸神的多变脸相
在印度教神话里,湿婆有八个不同的化身,与雪山神女的儿子甘尼许则是可爱的象头神,是智慧与财富的象征,也是极受欢迎的印度教神明。
围绕在大院旁还有两百多座的小庙(佩瓦拉,Pewara)。人们认为佩瓦拉象征着国王的臣民,佩瓦拉排列成四圈,最里面的一圈只允许婆罗门进入,其它的三圈分别供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使用,严密的阶级也透过建筑布局呈现。
婆罗浮屠──三千世界的涅槃乐土
「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丘陵上的佛塔」,大约建于西元七八〇至八三〇年间,共使用了五十万块黑色火山岩。
婆罗浮屠共建有九层平台,剖面来看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部分,代表着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个修炼境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而塔身的佛像供奉于壁龛中,共四百三十二尊;第六层正方形石台之上还有三层圆形石台,圆台上有七十二座被安放在多孔舍利塔内的佛像,围绕着顶层中心的圆形大佛塔,大佛塔高三十五公尺,直径十六公尺。
这不但是一个王朝的自我彰显,也是佛教世界观的体现,原来是要建印度教寺庙,但却因宗教信仰改变为锥形坛状的佛塔,在四方各设有入口,有台阶通往塔顶,带着朝拜者逐步上升到最高峰的神秘经验,来到象征佛教宇宙观中心的须弥山。
(本文摘自《世界遗产:跟着深度旅行家马继康看世界:不一样的世界遗产之旅2》/四块玉文创)
【作者简介】
马继康
以旅游为工作主轴的行动者,身分多元,工作范围涵盖带团、演讲、上课、写作、广电节目,目的是透过旅行传递美好生活态度与价值。已造访欧、亚、非三洲共计39个国家与地区,也熟知台湾特色景点。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讲师、太鲁阁国家公园义务解说员、世界遗产协会讲师、文山、士林社区大学讲师、国际领队,亦曾担任金钟奖评审。部落格「红色旋转木马」获第二届、第四届全球华文部落格大奖【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决选入围;「台湾旅行学」课程为台北市社区大学98学年度最佳课程之一。
着有《788分之1的感动:世界遗产纪行》、《旅行•定格》、《Hohaiyan!跟着原住民疯庆典》、《翻转旅程――不一样的世界遗产之旅》、《慢旅。台湾:15条深度旅游路线,看见台湾最美的风景》等书。
FB:马老师的旅游跑马地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世界遗产:跟着深度旅行家马继康看世界:不一样的世界遗产之旅2》/四块玉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