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疗法开颅 工程师记忆逻辑无损

台北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丁贤伟以低温疗法取代传统开颅手术,病人恢复良好。(台北医院提供/王家瑜台北传真)

37岁杨姓工程师意识不清被送到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双侧额叶有外伤性脑内出血,十分危险,所幸经医疗团队抢救、使用低温治疗10天后,顺利恢复意识。1个月后回诊时,杨先生已能谈笑自如,唯有少部分情感记忆模糊,杨太太说,她打算带先生到两人约会的地点,旧地重游,希望加速恢复情感记忆。

卫福部立台北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丁贤伟表示,正常人的脑压小于10到15mmHg,杨男脑压最高时已超过30mmHg,一般严重颅内出血以开颅手术抢救后,仍有很高的机率死亡或脑死成为植物人,即使成功抢救回来,也可能因为颅内额叶开刀,术后发生额叶症候群,例如:不知冷热、无情绪波动、个性转变,情绪不稳,甚至会忘记吃饭。

杨先生被送到医院时,丁贤伟当即向家属说明并建议把握黄金抢救时间,使用「低温疗法」取代传统的开颅手术,尽快解除脑压危机,避免破坏脑组织。手术先透过置放颅内压监视器监测脑部压力的变化,让杨先生的核心体温控制在32到36度之间,减少脑部的细胞耗氧与耗能,并适时使用药物降低脑压,让受伤细胞发炎反应下降,让病人以低耗能的状况度过颅内出血最早的危险期,保护脑部功能同时促进自行恢复。

在加护病房以低温治疗10天后,杨先生清醒过来,确认脑部与神经未再受损,进而转至一般病房进行整合治疗,包括床边复健、中医针灸以及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出院再回门诊时,杨先生的行动自如、意识清楚。

回诊追踪时,杨先生的数学与逻辑思维未受影响,唯有近期少部份情感记忆模糊。杨太太表示,先生似乎回到乐观、积极的工作狂模样,个性真是一点也没变。杨妈妈则笑着抱怨,儿子现在不太乖,到处趴趴走,对于儿子能够恢复往常的模样,感到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