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願的學生補愈多?數學名師:理解高中生態 評估補習與否的3指標

示意图,非新闻当事者。图/ingimage

对高中新鲜人来说,关于高中的一些「江湖传说」,令人忐忑,例如:段考成绩不及格很正常,前几志愿的明星高中更是如此;高中一定要补习,不然会跟不上别人;某一科(数、英、物理、化学等)最好报名某补习班、某老师的课。

尤其是听说国中教育会考还没正式放榜,许多「高中先修班」已经开课,且报名者大多是预期会进入前三志愿的学生,更是令人焦虑。

高中生补习的风气盛行,根据教育部统计,高中生平均33%有补习,也就是说,每3个高中生就有1个人补习。

为何高中补习盛?

前建中数学老师陈建州,在建中任教10几年,曾任「数学奥林匹亚竞赛」指导老师;4年前辞职后转战补习班,现为「得胜者文教」数学名师,吸引不少学生慕名而来。

从国中升上高中,孩子逐渐迈向独立之路。陈建州认为,关于补习这件事,已经不是家长逼得来的,「爸妈可以提供想法和建议,但最终决定权在孩子手上,最慢高中要将决定权交给他了。」

补习风气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同侪压力和社交需求、学校老师教的听不懂、想练更多的题目等。简单来说,就是补足学校学习的不足,希望追求更好的成绩。

陈建州谈到,其实学校里很多老师都很认真,但有时学生听不懂老师教的,或是和老师不match;遇到这种情形,补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

「补习前,孩子一定要自己去试听,而不是父母。」他强调,「听得懂」最重要,找到适合自己、而不是上课「有趣」的老师,否则补得再开心,学习没成效也枉然。

理解高中的生态,可能有哪些学习困难

究竟该不该补习?陈建州建议,爸妈不妨带着孩子先理解高中的生态、高中跟国中有哪些差别?例如:课程的难度和强度、所学的科目和节数、学校教的是否足以应付考试等。

爸妈丢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高中学习可能会面对哪些困难?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学习规划?若要参加社团,如何分配时间?若学习难度超出自己负荷的话,可以寻求哪些协助等?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孩子的个性是否自律?「若不够『自律』的话,可能就需要找到『他律』的方法,帮助自己学习,」陈建州说。

1 课程内容和考试难度大幅增加

陈建州观察,很多孩子升上高中,除了自主性提高之外,挫折感也加剧,因为学习变难了。

以数学科来说,高中一学期的知识点就比国中3年加起来还多。「国中阶段如果数学有问题,可以很快救起来,但高中不行,如果有问题绝对不能拖。」陈建州强调,一次段考成绩不行,就要赶快处理,段考落个一、两次,问题没解决,洞就会愈变愈大,孩子也就愈来愈不想念了。

陈建州常遇到高一学生抱怨,「为什么这次考这么多,以前的量都没有那么多」。他认为,学生应该明白一件事,「每个不同的阶段,所学习的强度和知识量就是不一样,你必须让自己尽快习惯。」若能明白这个观念,也是一种学习。

108课纲上路后,新增多元选修及弹性课程,也因此各科的上课时数都做调整。像数学一周只有4节课,老师要建构基本观念,还要带着学生做题目,「说实话,时间实在不太够。」

有教授认为,4节课让孩子学会基本观念就够了,「理论上是没错,但除非是很有天分的孩子,否则光靠学好基本观念,就懂得如何运用的其实并不多。」

再者,从考试的难度来看,基本观念弄懂后,是不是就足以考好数A?陈建州认为,「其实并没有那么够。」在他看来近几年数A还是「稍有难度」,尤其111年数A是「超难」。

2 学习首重建立观念

高中生和家长很疑惑,「为什么小考考得很好,但段考或更大范围的考试就是考不好?」

陈建州说明,像数学小考,所有的题目就是用该单元所教的观念或工具去解,等到考段考时,有那么多的观念和工具可用,孩子就不知道要怎么用了。

另外,也常有学生说自己是粗心或不小心,所以没有考好。「如果学生觉得他都会了,但是好几次段考下来,就是不行,」问题应该是出在,他其实没有真的弄懂观念。

111大学考招新制之后,学测很多题目都是新的。「面对没看过的考题,一定还是用基本观念去解题。」显见,最重要的是,基本观念是否够扎实。

陈建州指出,基本观念建构之后,必须多练习一些题目和应用。「透过做题目,巩固基本观念,」一来基本观念可以记得更好,二来可以用得更熟练。

他比较,早期补习班着重题型的解题,提供大量不同甚至很特殊的题型;但现在教法也变得相对「健康」,把观念建构清楚之后,再多带一些题目。

他上课带学生做题,教他们思考的方式,如何将基本观念和题目之间做连结。他观察,有些学生很执著于过去的成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背的或是暴力解题,这些方法到高中可能就不够用了。」

各高中因为采用的教科书版本不一,因此补习班的进度不见得比学校快。他建议学生,可以把补习班视为一种「辅助」和「加强」。有机会听第2次课时,好好检视自己的观念是否够清楚?如果有不熟悉的,确认自己是哪里没弄懂或漏掉了,想办法补起来。

3 社团投入的程度有多深

很多高中生疯玩社团,小高1一切新鲜,升上高2后接任干部,忙得不可开交。

陈建州在建中任教时,发现很多学生活跃于社团期间,成绩大多一落千丈,之后想要把学业的漏洞补起来,其实难度不小。

针对这种在社团「发光发热」、外务很多的学生,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补习班不失为一个强迫自己读书的方法。」

每周去补习班3个小时,「只要这段时间是认真学习的,绝对有帮助,」除建构、强化基本观念之外,也练习做一些题目,省下自己重新整理、念书的时间。

无法「自律」,就靠外力「他律」

陈建州提出一个观察。过往,热衷于社团的建中生在高2下学期、5月社团成发结束后,通常可以「就定位」、静下心好好念书,目标导向再加上企图心强,到高3考学测时,成绩大多可以拉起来。

但他发现,几年前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很多高3生变得专注力降低、静不下心,学生们自我分析,问题出在「积重难返,欲振乏力」。陈建州认为,很大原因出在手机,只要他们觉得念书有点累或痛苦,就开始滑手机,专注力大幅降低。

「设身处地、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今天是学生,我其实也没把握自己能够自律、抗拒手机的诱惑。」陈建州说。

就现在学生的情况来看,如果无法自律的话,愈到考试前愈需要他律。也因此,不少补习班在学测前倒数1个月或100天,推出冲刺班,把学生「圈」在补习班里专心念书。

很多人认为,补习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自律的机会。「但自律应该从小培养,」陈建州说,像很多建中老师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补习,十分自律、优秀, 「等到逼近考学测,才跟孩子谈自律就很困难。」

陈建州比较,和建中学生相比,补习班学生上课比较认真、专注力更高。「在学校里,大家的企图心相对不高,可是在补习班,大部份人的企图心都变很强。」建中学生告诉他「冲刺班里大家都在念书,你不认真读书不行,很怕输别人。」

「应该是将补习当成辅助,而不是依赖,」陈建州说,补习班提供学校以外的资源,回家后该做的题目还是不能少。

除了补习班之外,线上学习平台也是学习辅助的选项之一,重点是「它也很考验学生的自律程度。」相形之下,线上家教的「他律」性高,相对适合不自律的人。

延伸阅读:

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愿的学生补愈多?前建中数学名师陈建州:理解高中生态,评估补习与否的3指标

资深国中班导:补习是补「不足」,而不是补「安心」!为什么补全科,成绩反而起不来?

5招养出数理脑》明星高中名师:好好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文章授权转载自《未来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