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高关税 欧美车企靠自己

(图/达志影像)

拜登政府对中国产制的电动汽车课征100%的关税后,欧盟的高关税意图,却在第一时间就遭美国财长叶伦的反对;就连德国汽车业者,从宾士到福斯汽车也纷纷表明忧心。

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主席冯德赖恩更意兴风发声称,不排除征收任何损害下的关税救济。有趣的是,看似最能在两边受益的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公开表示反对加关税;他更以断尾求生方式,停止原订在低价车款的扩产竞争。

欧美汽车业者的关切与态度改变,原因非常实际。首先,一旦中国采取无差别的关税报复,不见得对自己有利;其次,上游原物料的取得、充电桩与电池模组等,需要有流通共用的合作。由拜登政府领衔征收的高关税,看似给欧美业者甜头,但被迫埋单的消费者如果踌躇而退回订单,甚或是继续观望而选择石化燃料的汽车,这对要急起直追的德国大厂,可未必有利啊。

究其实,对抗中国产制的电动汽车,首要工作是做好产品定位与市场区隔;再就是如何在零碳排时程与协议的总目标下,仍能维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自驾旅游乐趣。而面对来自日韩汽车业者的虎视眈眈,高关税政策未见其利,反倒风险和祸害都颇高。

尤有甚者,根据路透报导,习近平到访法国与东欧国家后,中国汽车业者即传出要在欧洲生产的消息。面临前所未见的挑战,反迫使欧洲老牌汽车业者纷纷探索合作的可能性;更进一步来说,除了削减供应商成本,并与工会着手讨论,从自动化生产与工作岗位的调整等规画。

诚然,欧洲工会所拥有的政党支持和法律保护,让削减岗位的自动化生产与劳力成本控管绝非易事。南欧国家,像义大利总理梅洛尼为阻止汽车业的裁员影响,甚至主张在义大利境内的汽车产量,必须增加1/3!何况主要的汽车业者,于面对零碳排与减少石化燃料汽车的政策压力之下,原本自2018年间就要关闭部分厂房或是生产线。

有中国电动车业的市场竞争,如今倒能因祸得福。像是德国福斯汽车公司的目标,计划在2026年以前削减100亿欧元的成本,包括削减支出跟员工的提前退休,期能为日后更激烈的产业竞争预先做好准备。至于由法国雪铁龙与义大利飞雅特合并的公司斯泰兰蒂斯,则选择一场硬战,推出售价2万欧元的电动小汽车,来与中国制造商做竞争。

换言之,在商言商、各领擅场。由政治人物所主张的高关税,看似效果明显;但相较于主要业者的全球布局、市场涉入与供应链的有效配置,由高关税所取得的主场优势,反倒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