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洲仔湿地开园8年 白腹海雕首度现踪
高雄市这八年来努力推动生态廊道及广建湿地,推动寿山国家公园、生态滞洪池,这些由点到线,进一步拓展到网状的生态热点,逐渐显出其综合性的成果,反应出来的是近来在高雄市市区内可以见到许多鹰类及猫头鹰活动,甚至繁殖。
洲仔湿地以往的观察记录主要为小型的凤头苍鹰、隼类,今年冬天却观察到大型猛禽白腹海雕过境,蜂鹰等大型猛禽出现在高雄市度冬,主要可能的活动范围在洲仔湿地、半屏山、寿山间的空域盘旋,间或到凤山水库、澄清湖一带。
▲▼白腹海雕。(图/高雄市洲仔湿地授权《ETtoday新闻云》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小型猛禽凤头苍鹰、游隼、红隼、黑翅鸢、夜行性猛禽领角鸮等今年在洲仔湿地、援中港湿地都有观察记录,不过,最让人振奋的是大型猛禽白腹海雕、蜂鹰也在洲仔上空被目击,并在市区上空巡弋。
▲▼蜂鹰。(图/高雄市洲仔湿地授权《ETtoday新闻云》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这反应高雄市的绿化有成及湿地环境的增多,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些大型猛禽需要的领域很大,初步观察应是以周边几个个较大生态点间流动,如寿山、半屏山/洲仔、澄清湖、凤山水库,台湾湿地保护联盟也透露,在高雄市区的民众多抬头也许有机会发现更多稀有鸟类。
白腹海雕小档案(高雄市洲仔湿地提供)
白腹海雕为一大型猛禽,有着一双宽长的双翼,成鸟头腹部为纯白色,背面及翼灰色,飞羽黑色,尾羽呈楔型。亚成鸟则全身大致呈淡褐色,参杂白斑。
该鸟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等水域地带,常于海面上空盘旋滑翔,见海面出现猎物时则俯冲捕食。主要以鱼类、海龟、海蛇和海鸟等海洋生物为食。
近年来白腹海雕在台北万里、台南曾文水库和屏东垦丁等地都有零星的观察纪录,但多为未成熟的个体,此次现踪南台湾的海雕为一成鸟,甚是难得。
蜂鹰小档案
蜂鹰广泛分布在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在台湾主要为过境鸟及冬候鸟。常见于中低海拔的天然阔叶林,偶见于人为开发后的次生林、平地。
本种鸟类最大的特征在于有着较小的头部和略细长的颈部,与一般的猛禽有所不同,此鸟有着多样的羽色,野外常见淡色、深色及中间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