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档助升学 7成教师质疑
教育部24日举办「作伙学:学习历程档案审议计划、大学招生专业化发展调查计划」研究成果发表会,由高等教育司司长廖高贤(中)主持,国立台湾大学教授林国明(左二)、国立中山大学教授施庆麟(右二)、高等教育司专门委员郭家音(右)、国教署副署长林琬琪(左)一同分享计划调查成果。(陈俊吉摄)
108课纲实施后,高中生大学申请入学需要制作学习历程档案,教育部24日公布调查指出,有3%到5%学生表示,老师不愿协助他们制作课程学习成果,且约7成老师在辅导学生制作学档的「课程学习成果」时,也不确定大学教授是否重视。教师建议,教育部应让各大学校系审查学档的评量尺规更公开,让老师知道怎么辅导学生,学生也有可遵循的方向。
为广泛搜集高中教学现场对于108课纲及学档的意见,教育部委托台大社会系教授林国明主持的「作伙学」团队,今年针对全国78所高中逾2800名高三生、逾1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在24日发表调查结果。
林国明表示,根据调查,5成以上学生认为自己有积极制作课程学习成果,且满意已上传至学习历程中央资料库的作品,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老师有提供制作课程学习成果的素材或建议,但仍约3到5%学生说没有任何课程的老师会提供相关素材。
在询问高中教师协助学生制作课程学习成果时面对哪些困难,最令他们感到挑战的为「课程内容教不完,缺乏时间安排可以制作课程学习成果的内容」(70.85%),其次为「不确定大学教授是否重视」(69.87%),再者为「教学负担过重,没有心思设计适合产出课程学习成果的作业」(61.41%)。
此外,教育部次长叶丙成日前表示,申请入学时,教授不会因为学生参加过大学科系营队就加分。但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申请入学时,教授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如果在备审资料中呈现活动后的成长及反思,则会产生作用。叶丙成说法跟教育部调查结果显然有所不同。
对于有7成老师不确定大学教授是否重视学档,全国高级中等学校教育产业工会理事长、台北市成渊高中老师史美奂说,各大学校系申请入学在审查学档时,都有评量尺规,但在招生简章中仅用简略文字陈述,高中老师必须自行解读后去辅导学生,但一些人不确定自己解读是否正确。
史美奂说,为了避免发生「学档军备竞赛」,教育部不愿意让各校系的评量尺规太透明,但却造成高中师生的困扰。他建议教育部让这些评量尺规更公开一点,以使老师知道怎么辅导学生,学生准备学档也更有可遵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