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猫熊同地被发现 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成都破壳而出
▲笼养绿尾虹稚产下的受精卵正在破壳。(图/翻摄自新华网,下同)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只绿尾虹雉宝宝在蜂桶寨保护区中破壳而出,这也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据了解,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高山带,属于世界性易危物种(Vulnerable species,简称VU),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是相当稀有的品种。
绿尾虹雉的发现和猫熊一样传奇,都是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同期在四川省宝兴邓池沟发现并命名的。绿尾虹雉分布范围小,地域狭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带,以及周围与青海、甘肃、西藏相邻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绿尾虹雉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因受到天敌袭击和人类活动威胁,数量不升反降。
笼养绿尾虹雉在今年4月4日产下第一颗卵,并于4月12日确定为受精卵。在蜂桶寨保护区及成都大熊猫基地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枚受精卵于5月5日成功出壳,这也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稚。让人更加高兴的是后续仍有受精卵持续孵化,可望有更多的绿尾虹雉破壳而出。
绿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牠们在高海拔的高山和灌木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牠们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据当地民众的观察,绿尾虹雉非常喜欢吃草本植物川贝母的球茎,因此牠又被称作「贝母鸡」。
▼绿尾虹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