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旺 线上文化休闲产品要注重高质量发展

观众在长三角文博会现场观看“云游敦煌之云采丝巾展区展示的丝巾,现场还可扫描二维码,用敦煌壁画中的图案设计丝巾。  王 初摄(人民图片)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东洲街道举办“味道山乡·田园餐桌”云直播活动,用云直播、云旅游方式网友感受山乡味道。图为工作人员在田园餐桌品尝山乡美食,并通过手机直播平台进行“云直播”。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法院家事文化馆内,法官通过线上直播讲解的方式为社区居民介绍展馆的精彩内容。  林 升摄(人民图片)

从听歌、看视频、网上聊天,到看直播、“云旅游”、弹幕互动,人们的线上文化休闲越来越丰富。专家表示,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下,线上文化休闲产品更要注重高质量发展

开拓“云演出”新形式

防疫期间,线下文化休闲活动运营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探索。无论是“云逛展”“云演出”还是“云旅游”,都成为线上文化休闲供给侧创新、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发展新方向。

“‘云旅游’‘云逛展’是特定环境下休闲需求释放的替代形式。现在消费者的决策更加成熟理性,‘云旅游’‘云逛展’有利于优质资源的信息展示和传播,是文旅行业‘售前服务’的创新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撰稿人冯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国家大剧院去年推出“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大系列线上演出。此外,面向海外平台直播的“炎黄故事”“华韵盛典”等线上演出,吸引了近千万海外网友观看。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系列演出不仅展示其内容资源优势,还充分运用5G、8K等先进技术

“线上演出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互动性强,是高雅艺术普及推广的有效途径,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观众能够接受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线上演出不能只是线下的照搬,观众要通过镜头语言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因此需要艺术生产者在演出策划和表演形式上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国家大剧院每一场线上演出都充分听取专业人士与广大网友的建议,充分利用大剧院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开拓演出新形式、开辟传播新方式,刷新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

许多博物馆纷纷推出网上展览,大量景区开通线上游览,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线上休闲生活。例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微信程序“云游敦煌”,不仅有图片、文字和视频介绍,还借助VR技术打造了“全景洞窟功能,让用户线上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洞窟的魅力。

强化“走心”互动体验

互联网为原生载体的线上文化休闲服务,大多集中在内容消费层面,如观影、看剧和听音乐等。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内容资源和线上体验决定了品牌黏性和用户的忠诚度。

比如“网易云音乐”推出的“一起听”功能上线后获不少好评。“一起听”能让相隔千里的伴侣、好友在同一时间欣赏同一首歌,拥有“我耳机分你一半”的亲密情感体验,也能让用户与音乐志趣相投的陌生网友边听边聊。界面上两人距离和一起听歌时长的显示,让用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多了几分奇妙的心灵慰藉。“以前用户进行音乐分享时,更在意的是内容本身;而在‘一起听’功能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一起听的人,以及与对方一起听音乐的体验。”网易云音乐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该功能获得市场青睐的原因,冯珺认为“熟人社交元素的引入使‘听音乐’成为情感联结的纽带,从而大大拓宽了APP的使用场景,激发了潜在的市场需求”。

专家表示,从各大音乐APP积极构建社区化歌单和乐评,到视频网站纷纷推出的“弹幕”功能,再到强调实时沟通互动的直播,线上休闲活动逐渐从关注内容,延伸为关注消费内容的“人”及其情感表达。线上休闲不再是个体孤独的消遣活动,在虚拟世界也可以获得真实的情感连接。

呼唤更多优秀“爆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2020)》显示,2020年,国民每日平均在线休闲时长达到了4.9小时,70.4%的受访者倾向于认同休闲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此外,《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在线休闲提高了国民休闲的普及度。不同地区、年龄、收入和学历的人群可能在线下休闲方面存在差异,但线上休闲限制较小,不同的人群基本可以实现使用相同的互联网休闲资源。

线上文化休闲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大众对线上文化休闲产品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虽然现在线上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但感觉有些内容只是‘为了线上而线上’,单纯开一个视频号或小程序作为线下的补充展示。”网友小周说,“希望能看到更具创新性、能充分发挥线上独有优势的内容。”

“消费者对于更富文化内涵的优质休闲产品需求旺盛,对于制作不够精良、缺乏独特优势的产品与服务会表现出明显的倦怠。”冯珺认为,线上文化休闲的供应方应摒弃“流量思维”和“流水线思维”,将更好地满足高品质文化休闲需求作为产品开发及供给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另外,近年线上文化休闲的用户群明显扩大,中老年群体的参与热情大幅提高,需要行业拓宽产品开发的思路,满足各年龄段受众的实际需求。这也是行业发展更进一步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