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的“双11”

新华社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黄筱 张璇 吴帅帅)在“双11”这场消费盛宴里,残障用户或是“目光镜头难以聚焦,或是“声音话筒难以捕捉,或是“步伐”难以留下足迹,但他们也能通过“目光”“声音”和“步伐”参与其中。

互联网盲道”上的斜杠青年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对残障用户而言,信息无障碍服务才是解锁这扇门的钥匙。比如视障用户,任凭网上的信息再丰富、智能手机再便捷、网络游戏再酷炫、电商平台再实惠,看不到就用不了。

像在人行道修建盲道一样,互联网上的“盲道”逐渐成为标准配备,经过多年努力,社会正形成一个“无障碍是互联网产品的默认选项”的氛围。

今年27岁的蔡琼卉,在7岁时因为一场意外眼睛重度碱烧伤,失明了。乐观的心态促使她积极适应这一切。在现实世界里,通过超乎常人的努力,她成为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在虚拟世界里,她成为家里的“买手”,家中90%以上的东西都是她网购的。

随着越来越多技术团队关注到视障用户,他们用技术在互联网上修起一条条“盲道”,帮助特殊群体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技术的改进不是一蹴而就,视障用户的参与使这种改进更人性化。2018年,蔡琼卉作为信息无障碍体验官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帮助工程师改进算法。比方说在验证码密码输入的场景里,如果读屏软件把视障用户输入的密码朗读出来,就会有信息暴露的风险,经过与视障用户的探讨,工程师专门开发了一套适用于视障用户的解决方案。

蔡琼卉生活中有个好助手——一只名叫阿拉丁导盲犬。“今年‘双11’,我已经在购物车里为阿拉丁囤了狗粮,还和几位视障朋友组队在电商平台上玩‘养猫’游戏。”蔡琼卉说,“这几年网购、聊天、地图、打车软件真的越来越顺畅好用。”

直播间“手语频道”里的“发明家”

“5、4、3、2、1……”与普通主播不同,陈少嫚的直播间很安静,她用手比划倒计时,然后她在镜头前开始介绍商品

陈少嫚是一位听障主播。她今年成功应聘为一名网络电商平台主播。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被“听障者”的标签所局限,也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但对于陈少嫚来说,做好直播不是一件容易事,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因为是在海购平台当主播,介绍的都是海外商品,有的商品名读起来都不顺畅,更别说用手语。曾经为了一个海外商品,陈少嫚花了4小时研究手语如何表达。“五花肉高光”“前男友面膜”……她为此“发明”了很多专属手语词汇。

陈少嫚说,互联网上也有不少听障者通过看直播进行购物,通过手语来传达商品的信息,更便于听障者购买。

今年“双11”是陈少嫚第一次以主播身份参与其中,她充满了干劲,不直播的时间她常常研究商品手语到深夜。虽然很忙,但她说,“忙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活有奔头。”

眼有微光心怀梦想的客服“小二”

他之前的工作是按摩推拿师,她之前的工作是跟一群留守老人分拣苹果……凭着视线中仅剩的一点微光,视障群体也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今年“双11”他们在电商平台上以客服人员的身份“出道”,为自己挣得一份收入的同时,也帮助消费者解决购物中的“烦心事”。

在杭州萧山的电商客服中心基地,一位身着汉服、头戴发簪眉间点着花钿的“95后”女孩有些与众不同。“穿着汉服做客服让我心情特别好。”满脸笑容的董素佳是一位视障客服,无论是面对电脑与顾客交流,还是连续工作数小时后离开工位,她总是乐呵呵的。

两个月前,她在温州一家鞋厂流水线女工,每天印上千个鞋垫。做电商平台客服后,她说每天都是新鲜的,第一个月工资到手就给奶奶买了礼物。

另一位视障客服郭浩,在熟练使用手机电脑后,他的岗位级别不断攀升,还解锁了更多新技能:投资基金、打理网店、尝试有声主播,很快他将实现月入过万的“小目标”。

为了让他们更便利地工作,互联网企业特意设计了无障碍工作台。例如,原本刷脸登录中,眨一眨眼睛这个动作刺痛着每一个视障人士,无障碍工作台就设计成声纹登录。工作台操作页面简洁,模拟成多个虚拟空间。在这些空间里,视障云客服可以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任务进行分层,避免每天接受大量繁复的信息,让耳朵得到休息;也可以自主调节字体大小,并有随时更新的话术、表情包供视障客服使用,提升回复效率。

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炜表示,互联网对于出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提供了居家就业、回归社会的良机。他呼吁更多企业和组织发挥优势,把信息无障碍从生活服务拓展至就业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