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文物寄存 学者吁故宫向国际看齐
故宫的书画库房。(刘宗龙摄)
故宫以库房空间不足为由,在「兰千山馆」合约到期后主动不续约,引起文化界关注并忧心这批文物有可能四散海外。故宫院长吴密察表示,自然人长期寄存不是办法,国外美术馆多是以法人名义寄存。博物馆学者则呼吁,不论私人或法人寄存,只要寄存品价值够好,合约内容合宜,应鼓励民间寄存,壮大公共资源。
由于文物损毁争议,故宫前天罕见对立委和媒体开放参观书画库房。国民党立委郑正钤参观时,特别询问在林立的书柜里兰千山馆占了几柜,故宫人员回答占4柜。故宫统计,书画库房计657平方公尺,所藏总件数13526件。国民党立委陈以信指出,兰千山馆在寄存时,故宫曾立「自动条款」,若藏家有意捐赠,这批文物故宫乐于自动接收,显见文物的典藏对故宫而言是有意义的。
吴密察表示,自然人长期无偿寄存不是办法,国外的博物馆作法多是接受法人名义寄存案,他说,合约到了,会通知对方,接下来合约怎么谈也是要看对方的态度。
对此,国内博物馆界学者指出,故宫在态度上应是主动争取留下文物,若只是告知不续约,做法既不礼貌也不符合在地传统。
学者以荷兰国家博物馆为例指出,国外博物馆希望寄存期限愈长愈好,且不论私人或法人名义都可寄存,又以台湾的国家图书馆而言,也有不少是私人寄存书籍,国图特藏文献组表示,不论是法人或自然人寄存,相关办法都差不多,一样是签订合约,讨论寄存年限及相关的权利义务。
文物学会专业人士指出,国外有不少私人寄存的案例,而寄存的态度也与公部门作为息息相关,如曾经在拍卖市场创下天价纪录的《嘉舍》是梵谷知名画作之一,原是犹太裔德国银行家克雷马思奇的珍藏,且一直寄存于大都会博物馆,且原本有意捐赠,但1986年雷根总统改变了税法,不再以「市场行情」作为税基,愤而取回并送佳士得拍卖。
文化界人士认为,不论是自然人或法人名义重新签订合约,故宫应主动争取、表达善意。以毕卡索的《坐着的小丑》和《两兄弟》为例,原是由藏家寄存于瑞士巴塞尔美术馆,后来藏家决定售出,巴塞尔为此举办了公投,由全民决定是否买画,最后不仅两幅画留在巴塞尔美术馆,毕卡索更因此感动另赠4幅作品。
博物馆学者指出,不论私人或法人寄存,只要寄存品价值够好,合约内容合宜,应鼓励民间寄存。不过故宫内部指出,即便如回教协会此等法人寄存物近期也被退回,因此寄存品的不续约,与自然人或法人关系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