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两岸路线 绿色共识有待于新党魁

▲卸任前最后一次中执会民进党主席英文针对败选发表声明。(图/记者周佩虹摄)

政治中心台北报导

民进党正热烈讨论如何与大陆交流,交流对象从二轨先行(智库)、党对党沟通平台等莫衷一是。百花齐放的民进党现阶段还没有找到具体又有可操作性的两岸政策,凝聚「绿色共识」的重责大任落在新任党魁身上

中评社报导,卸任在即的党主席蔡英文在2月22日举行的中执会呼吁,民进党「处理中国问题,不是坐在家里想要怎么处理,须在互动中了解,要有制度性行为准则与互动结构。」却没点出「行为准则」为何物?从前言后语来看,「蔡氏准则」较属技术层面交流互动层次。

蔡英文的论点,获得乐观派的中执委洪智坤肯定并解读为,民进党应「制度化」、「正常化」、「除罪化」与中国交流。新系立委段宜康一贯主张,两岸政策「立场坚定态度友善、政策有弹性。」谢系立委赵天麟则说「民进党不能自外于两岸交流,从智库或非正式座谈与中国建立互动管道。」这些都是从政策面或技术面下手,无关路线问题。

陆委会主委游盈隆、前立委郭正亮与前主席许信良等「交流派」主张,应从根本的路线谈起或从战略结构调整,举行中国路线辩论才能找到出路,才能使2016的两岸议题不致成为民进党的包袱

值得注意的是,将参选党主席的前台南县苏焕智倡议,民进党应比照驻美日方式,设立驻中国代表处,建立制度化沟通管道。苏焕智点名,即将卸任的蔡英文、吕秀莲林义雄及独派大老辜宽敏等都是好的人选。然而这主控权不在台湾、更不是民进党「说了算」。

败选后的民进党正处在十字路口,基本问题在于,两岸政策到底是战略?还是战术问题?其次,下届党主席有没有魄力面对中国大陆?这位新党魁想不想?有没有意愿去处理如此吃力不讨好的棘手问题?这一切充满不确定性。现阶段绿营菁英的内部讨论与主张,确实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