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又添一座!房价2万暴跌到4千,住户:晚上开灯才可怕!
在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壮大的今天,中国的城市面貌,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马路纵横交错。
然而,在繁华的背后却也暗藏隐患——“空城”现象的悄然蔓延。
01、“空城”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而言,人们都会造成将空置率过高的城市新城、新区,称为“鬼城”“空城”。
而形成“空城”的主要原因并不复杂,过去,各地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扩张,大量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一时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购房需求并没有与此同步增长。
因为需求不足,房子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大量房子处于空置状态,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空城”。
2014年—2015年,曾有机构专门针对此现象,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作为重要指标,发布了“空城”指数排行榜:全国上下50余个城市被评入选,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城市居多,也有经济大省的地级市因新区开发失策而上榜。
最直观的就是,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低于5000人口就存在问题,如果低于2000甚至跌破1000,就是标准的“鬼城”。
紧接着,内陆地区的“空城”现象开始蔓延。昆明、营口等城市的新区尤为突出,江苏常州、河南鹤壁、湖北十堰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景象。
这些城市的新区虽然高楼林立,但白天行人车流很少,晚上黑黢黢的一片。根本看不到什么生机。
而且在这众多的“空城”中,河北省廊坊市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
02、廊坊的“ 陨落”
廊坊,位于北京与天津之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不仅曾顺利成为了众多“北漂”的心仪之地,还被视为炒房客的乐土。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廊坊也未能逃脱“鬼城”命运的笼罩。
早在2014年,廊坊的房价便开始攀升,特别是香河等地,在炒房客的推波助澜下,到2016年,廊坊区域的房价已实现翻番,平均新住宅销售价格已经突破了2.1万元的大关。
这样的涨幅,不仅让当地居民望房兴叹,也让许多外地投资者趋之若鹜。
他们纷纷涌入廊坊,抢购房产,希望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饱和,廊坊的房价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03、炒房客的“哭泣"
2017年,廊坊的房价开始下行,时至今日,廊坊的房价自2018年的峰值,每平方米2万元,一路下滑至当前的5000元/平方米,却还是无人问津。
剧烈的波动,对于那些抱有投资目的的购房者来说,是一场灭顶灾难。
他们原本期待着通过买卖房子来实现财富的倍增,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随着房价的下行,他们的房产价值也开始大幅缩水,很多人甚至因此而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一度陷入断供、法拍。
04、沦为“炮灰”的当地人
这一轮下行,对于那些投资客、炒房客群体来说,不值得同情!但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本地居民来讲,剧烈的价格波动,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中很多人为了实现在城市购买一套住宅,掏空了家底,甚至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然而,当他们住进新房之后,才终于发现,这个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馨。
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小区周围都是漆黑一片,整栋楼就住着那么几户人家,那种孤寂和恐惧感,让他们倍感煎熬。
而且因为空置率太高,即使他们正常缴纳了物业,也无法享受到物业公司提供的全面服务,只要进一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05、“鬼城”背后的原因
深入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廊坊的“空城”现象,不仅揭示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更暴露出了城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当年,廊坊房价非理性飙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的严重脱节。
这种扭曲的市场状态主要由投机炒房行为驱动,而非由城市自身稳定的人口增长、经济实力或产业支撑所引导。
而自从地方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开始加强,特别是对环首都区域的严格限制,使得投机资本不得不从该地区撤退。
但炒房团的撤离、加上没有了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环京地区的潜在购房者群体大幅缩减。而本地居民的经济条件又难以负担得起高企的房价,如此一来,就加剧了购房需求的急剧下降。
而且,廊坊虽地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未能有效抵御来自北京和天津等周边大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加之廊坊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难以有效吸收大规模人口迁入,一旦房价泡沫破裂,市场就会迅速回调,回归房屋的基本居住功能。
最后的话:
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房地产的推动。
真正的城市发展战略应聚焦于吸引并留住人才,通过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实施优惠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长空间,让年轻人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留不住人,拿什么支撑价格?
所以当前,对于买房群体来说,楼市已经调整三年,即使购房成本再低,我们都要理性对待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切勿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的幸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房地产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