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公布3项长城考古重要发现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应妮)6月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的重要发现。
清平堡遗址出土的造像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以来,为配合箭扣南段长城维修工程,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51号至154号敌台,初步明确了4座敌台结构形制、建造使用过程及受损情况,出土石雷、筒瓦等武器装备和建筑构件,为实施修缮工程和后续展示利用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树立“考古先行”理念,将考古工作纳入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必要环节,是新时期长城保护原则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转变。
清平堡遗址出土的造像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遗址为明代延绥地区“三十六营堡”之一。城址平面近似长方形,现存低矮城垣,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2020年5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城址中部完整揭露出一座大型长方形院落,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院墙、照壁、门厅、戏台、东西侧殿、大殿及寝宫等部分组成,布局规整。根据院落内保留的明代石碑记载,其为清平堡内的城隍庙,名为“显应宫”。嘉靖年间曾重修,后于万历年间由延绥副总兵杜松集资再次重修。清平堡遗址是国内罕有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营堡,生动再现了明代边防守备、建筑营造、文化与民族融合等历史场景。建筑格局清晰,出土文物丰富,城内遗迹保存较好,是长城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显应宫出土造像接近真人大小,颜色鲜艳,造型栩栩如生,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塑形工艺。
沙梁子古城遗址发现的夯土台基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是西汉云中郡所属县城遗址,城址中部发现一座大型长方形夯土台基,面阔16间、进深2间,总面积近1800平方米。台基上保留16道南北向沟槽,解剖发现台基下叠压储存粮食的窖穴,出土大量粟、黍颗粒和“萬石”印文陶盆、陶量等器物,推测为一座粮仓建筑。沙梁子古城北距阴山汉长城约15公里,位于汉代云中郡城、原阳县城及定襄郡城之间,地处交通要冲,城中粮仓可能用于存储来自周边郡县的粮食,供应长城沿线军粮。这是我国首次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发掘的粮仓建筑遗址,填补了汉代边防体系研究的空白。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此次通报的3项考古新发现,生动展现了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长城沿线地区文化、民族的频繁交流与融合。国家文物局将抓紧实施《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持续推进长城保护利用,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