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片扎根成果发表 林书宇叹《牯岭街》被抽换场次
国影中心「国片暨纪录片影像教育扎根计划」成果发表会。(国影中心提供)
林书宇感慨商业片之外的类型电影在台湾生存不易。(国影中心提供)
由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主办,财团法人国家电影中心(以下简称国影中心)承办的「国片暨纪录片影像教育扎根计划」(以下简称扎根计划),已堂堂迈入第9届。今天(11月16日)下午于光点台北多功能艺文厅举办成果发表记者会。
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副局长禚洪涛致词时,表示:「国片在艰难的处境中,影视局除了致力于年轻观众的培养,更要大力培育『种子教师』,期待在正规教育中种下电影的种子,并在未来能启发更多电影人才。」
为了让国片的种籽在社会各个角落扎根,不仅发行《甜蜜杀机》、《宝米恰恰》等多部卖座片的谷得电影公司负责人李亚仍坚持在忙碌工作之余,于各大学兼课,今年「扎根计划」也邀请到北村丰晴、瞿友宁、李惠仁等知名导演参与「种子教师培训研习营」,为学员开讲,指导拍电影的技巧并分享经验。
发表会上,也邀请获得52届金马最佳原着剧本提名的《百日告别》导演林书宇、前金马影展总监及「三创亲子儿童影展」策展人陈俊蓉,以及甫获第18届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以《只要我长大》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导演陈洁瑶,分享影像教育的无限可能。
林书宇导演表示:「台湾应多参考其他国家的影视教育发展,父母与师长也无须恐惧电影产业,可以多鼓励孩子完成电影梦。」他提及学生时代曾受杨德昌导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震撼,也对重新上映的《牯岭街》因市场反应不佳,被戏院抽换场次一事,感到遗憾,感叹商业片之外的杰作在台湾生存不易。
国影中心副执行长陈德龄透露,中心将继续努力去设计电影课程:「我们要更生活化、口语化地呈现电影百科,使理论更容易被传达与运用;另外也将持续协助校方取得影片版权,让电影被带入体制内的教学。」他也期盼教育界共襄盛举,支持电影示范教学,供师生一同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