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计划法延期?政策游戏化的背后,谁在承担后果?

▲内政部召开国土计划政策说明会。然而国土计划法延期:政策游戏化的背后,谁在承担后果?(资料照片/内政部提供)

● 李家侬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华城市管理学会理事长

国土计划法自2016年正式上路以来,承载着台湾土地利用永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期望透过国土空间分区、资源有效配置以及环境永续保护,达成国家层级的土地治理目标。然而,这部被誉为台湾土地规划里程碑的法律,却在一次次的修正、延宕与妥协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立法精神与施行时程的严肃性。如今,国土计划法面临再度延期的情况,政策的摇摆不定和执行的迟缓,让这部法律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被政治利益操弄的「政策游戏」,而非一套严谨且具前瞻性的国土规划法案。

当初《国土计划法》在立法时,标榜透过四大分区划分(国土保育区、农业发展区、城乡发展区、海洋资源区),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平衡发展与保护,解决长期以来台湾土地利用的混乱现象。然而,这部法案在实务执行上却面临严峻挑战,无论是各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民间利益团体的施压,还是整体规划蓝图的落实,都显得力不从心。而每一次的延期,都让法案的执行力进一步被稀释,甚至被视为「无法兑现的承诺」。

延期的理由,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地方政府普遍反映执行上的困难,例如人力资源不足、法令配套不完整、区域发展规划缺乏弹性,甚至在产业转型与农地保存之间的冲突,中央与地方政府也未能达成共识。然而,这些理由真正反映的是政府在推动政策时的意志力不足,以及缺乏长期规划的远见。当政策遇到阻力时,选择「延期」成为最简单、最没有政治风险的选项,而非直面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国土计划法的核心是解决台湾长期以来的土地滥用问题,尤其在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山坡地违规开发、农地流失、都市发展扩张等议题,这部法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政策的反复拖延不仅使得台湾在土地治理上持续空转,更让许多既得利益者有机可乘,使土地滥用问题更加严重。更严峻的是,这种政策游戏化的态度,削弱了政府在民间的公信力,让人民怀疑国家治理的能力与诚意。

立法者与执行者应当意识到,国土计划法不是一项可以轻易妥协或延后的法案,它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土地资源配置与永续发展。而每一次的延期,都意味着更多宝贵的时间被浪费,更多土地资源可能被滥用,更多环境风险未能被有效控制。这种态度,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漠视,更是对下一代权益的侵害。

我们应该要问的是:为什么国土计划法的执行会如此举步维艰?是因为政策设计本身的缺陷?还是执行面上的协调不足?抑或是来自利益团体的强大阻力?无论原因为何,政府应当正视这些问题,展现出真正的决心,而非再以「延期」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此外,国土计划法的推动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与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形成一股推动改革的力量。只有透过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跨部门的整合、民间意见的纳入,才能真正达到法案的核心目标,实现土地永续发展的愿景。

国土计划法不是一个可以「说说而已」的政策,它是一个攸关国家未来永续发展的重要法案。每一次的延期,都代表着我们在土地永续这条路上再次倒退一步。如果我们持续将如此重要的法案当作政治协商的筹码,或者一再地拖延、妥协,那么我们终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国土计划法的未来,不应该是一次次的延后与拖延,而应该是一次踏实而坚定的推动。唯有如此,台湾的土地才能被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未来的世代才能拥有一个永续、宜居的生活环境。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