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科像免洗筷 专家批剩招生策略
现在国文科常像「免洗筷」,大学校系要的时候就拿来用,不要时就弃之一旁。图为2022年3月19日,国教行动联盟举行「全面检讨108课纲」记者会,联盟理事长陈铁虎(右二)呼吁尽快恢复分科测验国文、英文、数乙等考科,还给学生一个公道的考招制度。(本报资料照片)
现在国文科常像「免洗筷」,大学校系要的时候就拿来用,不要的时候就弃之一旁。大学甄选入学委员会日前公布资料,113学年申请入学顶大资工系均不采学测国文科成绩,但又有142个校系仅参采1科「国文」。此外,台大日前也讨论是否将大一国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通识课。
大学甄选入学委员会上周公布113学年申请入学各校系采计方式,台、成、清、交等顶大电资、资工系,只剩下清大资工(电子资讯组、资讯工程组)、阳明交大(甲乙组)参采国文科;台大资工、成大资工等均不参采。一般而言,当大学校系不想采计太多科时,国文科就会被舍弃。
不过,113学年申请入学有270个校系仅采计1科,其中又以仅参采「国文」的校系高达142个最多。根据分析,当大学校系一定要采计1科时,这时候国文科又会被用上,可降低招生门槛,更容易招到学生。这是不同的招生策略。
去年1月,台大学生会提案将大一国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通识课,盼以更具弹性的形式,引领学生建立写作及语文等素养能力,甚至可邀请非中文系出身的业师来教学。
这项提案抛出后,教师代表坚持开课是「当仁不让」,认为就教学角度来说,大一国文课奠基的是高教基础共同语文能力,因此中文系老师们捍卫大一国文必须留在必修课。校内师生当时论战不休,这项提案最后还是没有结论。
为何国文科会变成「免洗筷」?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分析,国文科应该是学生「生命的导师」,因为里面很多人物及文章,都具有启发作用。但108课纲实施后,国文科只剩语文,没有文学史或文化核心的内涵,它现在就是一项工具,仅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在这样情况下,大学校系在选才时,需要国文科时就拿来用,不需要就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