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从《孙子兵法》解读「认知作战」(鲁云湘)

《孙子兵法》提醒我们在面对认知作战时,不仅要注重实际的军事准备,更要加强心理防御和认知灵活性,这样才能在信息战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图/法务部提供)

认知作战,或称为「认知领域作战」(Cognitive Domain Warfare),是一种结合多元领域技术的作战方式,旨在影响个人、团体或国家对某一问题、事件或局势的思考方式。近期常闻「认知作战」这四个字,有鉴于此,笔者花了点时间研究此四字,究竟与之前所谓的大内外宣、影响力作战、精神教育、信息战、洗脑这些名词,到底有何种区分。

首先,依《认知作战的理论与应对之道》一文中,学者 Allcott 与Gentzkow 分析认知作战的假新闻内容,可分为六个等级:一、非故意的错误报导;二、非源自新闻报导的谣言;三、民众特别相信某事为真的阴谋论;四、被当成事实的讽刺文;五、政治人物制造的错误陈述;六、报导有误导倾向,但事实未必全部为假(刘兆隆,2023)。

其次,《中国认知领域作战模型初探》亦提到,混合战包含外交作战、军事作战、经济作战、贸易作战、金融作战与资讯作战,因此资讯作战乃混合战之一环;而在资讯作战当中,又包含网路间谍活动、窃取技术、攻击基础设施、数位极权输出及认知领域攻击等等。因此,认知领域作战为资讯作战的一种型态(沈柏洋,2021)。

因此,认知作战旨在影响目标群体的认知行为,其管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如Facebook、YouTube、TikTok等;(二)通过传统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发布信息;(三)政府、民间组织或个人的官方与非官方频道;(四)心理战与舆论战,影响民众的情感认知,从而改变态度行为;(五)网络攻击与假讯息,如骇客入侵和网络钓鱼,以及散布假讯息和谣言;(六)对特定群体,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灌输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

将上述整合起来后,笔者发现其中一点,所谓的「认知领域作战」,不正与兵学盛典《孙子兵法》中的几篇相似吗?例如,「始计篇」:「兵者,诡道也。」;「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争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九变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以及「用间篇」:「故用间有五…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从上述各篇的重点可发现,北京对台北的「认知领域作战」,或多或少参考《孙子兵法》,接着从中活运再以不同的名词变化,使你我落入对方的陷阱之内,拘泥执著于此处,让我们受到牵制而被动,丧失时间与主导权,沦为被动的棋子,而非主动的棋手。总之,《孙子兵法》提醒我们在面对认知作战时,不仅要注重实际的军事准备,更要加强心理防御和认知灵活性,这样才能在信息战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