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台湾正走向文明衰灭的道路(鲁云湘)

故宫引进拱门或其他西式建筑风格,令民众质疑未来故宫还能保留原先中华文化样貌吗?(本报资料照片)

软实力,包含了经济、人文、民情及历史等,在国际关系中能迫使一个国家听从另一个国家的要求,除了以政治及军事的硬实力外,亦有前述的软实力。

软实力,可谓是一种慢性毒药,从国家内部开始慢慢渗透,将原先的文化、传统所消灭,而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取代,或者融入其中,成为另一个新的文化。

9世纪时,当时的天主教,从义大利半岛的罗马向全欧洲扩张时,到达北欧时,因北欧的维京文化信奉的是,战死于战场上的勇士们,会被女武神带往加拉哈德,等待诸神黄昏时刻的到来,并与诸神一同奋战。

天主教的到来,给维京人带来不小的冲击:「原来,不一定要打打杀杀的,才能进的去神的国度;原来,天主的神,是如此的爱着世人。」然后,就一堆维京人开始改信天主教,而罗马的文化也在12世纪时在瑞典教会的成立下,正式入主北欧地区。

短短300年的时间,为何北欧原先的维京文化会被取代的如此快速呢?主要是,维京文化已无法顺应当时的民情,每天都打打杀杀才能进神殿,跟神爱世人、真心忏悔的就能进神的国度。哪个能够让人民安稳的过日子,使执政者能更有效的掌握权力跟控制人民,那个文化或是宗教,就是最好的。

由此可知,一个外来文化,能否成功取代一个当地文化,关键在于:当地文化是否符合民情,以及文明是否能与时俱进。天主教的文明基础,即来自罗马文明。

「中华」的概念,最早来自战国末期的秦国。当时的中国,如同今日的欧洲,一座城,便是一个国。语言、文化皆不相同。秦国经历20多代人的努力,从一个边境小国,发展成能争霸天下的国家;原先是为了能与其他的大国竞争(韩、赵、魏、齐、楚及燕),而当时各国之间,车不同轨、字不同文,在文化上虽有周朝的礼法支撑,但因各国长期战乱,在思想上却是诸子百家齐放(道、儒、墨、阴阳等),肇致了后来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嬴政,决定将所有语言、文化、思想等通通统一,这便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基础。

当时一个城便是一个国,一个国就是一个民族,只是在统一六国后,将这些民族通通归纳为秦,将秦的民族文化,借由通婚的方式,去影响改变当时的六国遗民,无奈秦只维持了两代便没了,所以由后来取代的汉继续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汉民族。

而后,经过明清时期的扩张,奠定了整个中国境内属于多民族的局面,才有了民初时期,由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

但一个民族的成立,不仅仅是通过通婚方式融合才产生的,更要经由强大的文明实力,吸引周边国家民族来学习,好比中国的汉唐华夏文明以及欧洲的古罗马,时至今日都可以在一些国家中看到有其影子。

金门马祖两处与台湾所经历过的历史背景不同。台湾,以海岛文化为结构根基,经历荷兰、西班牙的殖民贸易,明清的汉满通婚,日本的殖民统治,两蒋的中华文化,到今日的东南亚新移民。

台湾的文化,狭义上已与中国不同,虽有不同,但广义上却仍可见到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用着同样的历法(阳历及阴历)、说着相同的语言、用着相同的文字;不同之处,便是我们生活之中,有着原住民的部落文化、汉文化、中华文化、日本文化、及新住民带来的东南亚文化,加上部分的欧美文化。

台湾是个大熔炉,在一座小小的海岛上,挤满了一堆文化。笔者早期在接触并研究时,曾感叹世上应该没有一个国家同台湾一样,能够如此接纳许多的文化。可无奈的是,我们虽有包容力,但却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因为如同近年越来越感受不到农历新年的氛围,我们正在失去一个文明主体、一个文化资产。

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民族所组成,也可以有许多的文化,但不能没有文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来自诸多文化中较有影响力的其中一个。

台湾的文明来自中国的华夏文明,虽然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承认,但这是不争的事实,华夏文明确实影响着整个远东区域(韩国、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但远东区域内被华夏所影响的国家,却已将其结合融入自身的文化民族之中,变成以华夏文明为根基的当地文化。

反观台湾,不断吸收着外来文化,却没有将其融入华夏文明,将其变为我们的当地特色文化。

近年政府提倡的教育,不断地将华夏文明文化从课本去除,取而代之的是本地的文化,但却没有缔造一个新文明出来,反而是将如此的重责大任甩到家庭教育内。试问,倘若一对夫妻没有学识涵养(并非硕士、博士,而是对自身文化文明有所了解),是能好好将其传承予下一代?

笔者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国可灭,而文明不可灭!文明不灭,国灭仍可再起;但文明一灭,则此国在历史上将不复存在。」

台湾,正在走向这段话的后半段。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