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内忧外患 台湾的抉择(鲁云湘)
中共大批船舰包围第一岛链,被渲染成对台的全面威胁,加上此前执政党对韩国戒严事件的言论失当,更显示执政团队在局势快速变化下,缺乏稳健的危机管理能力。(海巡署提供)
近期或许受到国内、外局势的交互影响,使台湾内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上,美国的政策不确定性与大国博弈的日趋激烈,为台湾的外交与安全策略带来更高风险;而国内则出现部分政策失误与舆论纷扰,进一步考验执政当局的危机应对能力。
首先,国际社会方面,诸多国家正密切观察美国前总统川普重返白宫的影响。近期媒体报导川普「不表态保卫台湾」的言论,引发对台美关系稳定性的质疑。这对台湾来说,不仅增加安全战略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内部政策的制定。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定国际信任与强化多边外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内部应对上,台湾却暴露出治理上的不稳定迹象。以近期部分媒体报导的「空域保留区」公告与「90艘船团盘踞第一岛链」为例,这些未经查证或夸大的消息,让外界质疑政府的消息来源,以及国安单位宣布机制是否足够谨慎。例如,日前媒体曾转述学者张竞指出,将共军的常规军事活动过度政治化,进一步煽动社会恐慌。并强调,共军演习的本质应被更为准确地分析,而非被渲染成对台的全面威胁。加上此前执政党对韩国戒严事件的言论失当,更显示执政团队在局势快速变化下,缺乏稳健的危机管理能力。
此外,两岸关系方面,网路舆论的操作再度成为焦点。不久前有网红影片揭露对岸统战行动,并伴随新歌MV的发布,似乎意图透过文化或民间力量,对大陆形成某种「软实力」挑衅。而这些行为,均可视为加剧内部社会分裂,以及挑起两岸对立的情绪。这种手段如若长期累积,不仅影响政治环境,还会在社会心理层面加强彼此的隔阂。因此务实且理性的政策,显然比情绪化操作更为迫切。
更甚者,内部立法的动向也成为观察重点。立法院正讨论,现行戒严法从1948年4月修正后,就没有再修正过,时空环境变迁极大,现行条文有极大漏洞需要修改,因而提出将法规第1条第2款条文中的提交追认时限,从一个月缩短至24小时的修订案。虽能加强监督,但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中缺乏深思熟虑;再者快速决策模式,可能会增加错误判断的机率。此外,过短的时限或许会削弱立法机关的实质监督能力,使行政权力相对扩张。这也反映出台湾社会在国际压力下的高度敏感,但若执政者未能妥善应对内外压力,混乱恐将累积到难以控制的临界点。
观察当前台湾内部局势,不难看出,治理的挑战并非仅来自外部威胁,内部的政策透明度与执行力同样是关键。混乱可能瞬间突破红线而全面失控,一旦失控,结果不仅损及国内稳定,也会进一步削弱台湾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与信任度。
对于当局及在野势力而言,最重要的是回归冷静,避免短视操作。唯有透过强化内部治理、提高政策的准确性与透明度,并在国际上展现灵活的外交手腕,才能在这场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与此同时,在野势力亦须承担监督、制衡的责任,避免为反对而反对,应以建设性态度提出具体方案,促进政坛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国家利益与社会稳定。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