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课纲设定与教科书审查(纪俊臣)

(图/本报系资料照)

近些月来,对于108课纲的讨论,成为舆论的聚焦之一;唯讨论的作者皆未见有担任教科书的主编,或许是因考量书商的未来,致未便出声,或许是因有过「审查的灾难」,不想再有二次伤害而噤若寒蝉。由于有些论述似是而非,本文乃以曾任某书商教科书主编的身分,谈谈编写教科书深受108课纲的苦难,以就教有关同好,乃至教育主管部参考。

课纲系根据高级中等教育法第43条,国民教育法第34条,由教育部提请行政院长聘请课审会委员审议通过。依上揭二法规定,课程纲要之研究、发展、审议及其实施,应秉持「尊重族群多元、性别平等、公开透明、超越党派之原则」,足见课纲的设计系本诸学理所为之课程规制。但现行课纲与早先的课纲比较,会发现有很大的翻转,美其名为提升学生之「素养」。但情形是否如此,不论党派的大学教授皆可明确的说,国内大学生的素养不仅没有提升,而且是在下滑,简值是在沉沦。这是事实,谁敢否认?

对于课纲的台湾主体性规画,究竟政策目标为何?固然不用多费口舌,但台湾主体性的真正意图为何,则有探讨的必要。就学理而言,课纲应以中华民国宪法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强化台湾主体性的文化价值,始可谓符合宪政主义的课纲,但当今108课纲根本背离课纲的学理设计,真不知课审会委员当初在教育部长唯我独尊强制通过得心情如何?认为这真能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公民素养吗?

由于课纲的偏颇,编写教科书谈何容易?记得过往的教科书主编多半是学界巨擘、望重士林,但当今教科书主编是个苦差事,望重士林的学者已视编着教科书为畏途。主要的原因,就是课纲是唯一的依据,绝无妥协余地,以致编写教科书就如同在填充或申论课纲规范。在马英九执政时期,编写一本完全是法律课程之高中教科书,聘请在大学著作等身的教授,最高法院庭长编写课文,皆可能被完全外行的教科书审查委员退件,而这些退件理由,编写教授看后,几乎完全不能接受,但在多次沟通后,至少审查委员还可通过付梓;然而至蔡英文执政之后,课纲完全翻新,令人不敢领教的是,马英九时期与蔡英文时期的不同课纲仅有三年的间隔,试问书商编写一册成本至少一百万元,在二、三年即换成完全走样的课纲,其成本如何回收?书商为回收成本,遂要求主编教授请高中或国中老师编写教科书,其目的就在能为编写学校使用,试问其水准如何提升?

在教科书编写水准已下滑下,主编教授的辛苦可想而知。但送到国家教育研究院审查时,看到尽是名不见经传的审查委员。不要说没有大学著作,有的根本是御用的高中老师,这是一个不要知识的课审会下的组织运作。有时回想审查过程,真有如在专制国家毫无著作自由的状态。教科书虽然是在如此不正常的情况下出版,还好的是每年的大学学测或指考,题目还是颇有水准。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教科书著作过程。教科书很可能是学习者一生的知识启发,却因教科书本身地教条化,而使学习者一知半解。当今大学生的素养不佳,教科书是一大问题,而教科书出问题,就是审查委员「把关」不力的恶果。这些审查委员他们不要知识,只要迎合执政者的意识形态而已。

在此呼吁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一定要注意当今大学生素质下滑,由课程的检讨,课审会委员的聘请,教科书审查委员的专业,全面的检讨,而且修法明定课纲多少年检讨一次,而不是政党轮替课纲也须大翻修。当然最重要的是,本诸宪政主义设计课纲和编写教科书,才是正办。(作者为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