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双语教育应重新审检(林保淳)

蔡政府推动「2030双语政策」成效不佳。(翻摄自中时新闻网YouTube)

台湾目前众所瞩目的「双语教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盲点,那就是混淆了「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的区别,究竟我们的教育课程,是为了学习更深广的知识内容,还是纯粹为了熟谙某种语言工具?

政府之所以推展「双语教学」,揆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未来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作准备。但是,台湾是否有必要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之一,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双语国家基本上不是因有多民族混居,就是有殖民关系,台湾自清代开发以来,皆以汉族为主,且日本殖民也未曾减弱居民的汉语趋势,只不过因英语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因此就欲以人为制订方式,列为官方语言,根本就是舍本逐末、邯郸学步的作法,是大有问题的。

没有人能否认英语的重要性,更深知优秀的英语程度将会有助于一个人未来志业的开展,在面对地球村这个趋势发展下,会更有国际观、更增竞争力,这也是台湾自2011年开始正式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实施英语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台湾人足足已学习了9年的英语,而坊间各式各样的英语、美语补习班,每年更不知招收了多少学生;但是,其成效如何,恐怕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英语的学习成效不佳,学习者尽管学习很多的文法规则、背诵了许多单字,但是一遇到非讲英语不可的场合,仍然是结结巴巴,说不出流利的英语,其原因何在呢?非常简单,这是因为缺乏语言的环境。

孟子曾经讲过一个「一傅众咻」的例子,一个楚国人,找了齐国人教导齐语,非常认真学习,但离开课室之后,所面对的语言环境,都还是讲楚语的。缺乏说齐语的环境,再如何努力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

据粗略统计,台湾人无论是在生活、就业上,完全无须运用到英语的人,占80%,真正能因英语流畅而事业顺畅的,不过20%而已。这20%的人,无疑可以说是社会上的菁英,但我们的教育,绝对不是专为培养菁英而设制的,在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也不可能、没必要每个人都成为菁英。教育的目的非常多元,语言的学习,不过是其中的一端,绝对不是全部,过度重视语言的学习,乃至忽略了实质的内涵,当然是非常荒谬的。我们的「双语教学」,正往荒谬的路径上走。

「双语教学」主要在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必须是用「中文、英语」两种语言,而为了加强其语言学习成效,更拟采「全英语教学」,这就等于是将语言能力视为第一顺位,而置课程的内容为次要的颠倒错乱了。

此一颠倒错乱,首先出现在学生层面,在台湾学生英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当然是不可能完全听懂教师上课的内容的,据统计,只有1%的学生能完全领会,那其余的99%,又将置于何地,这岂不是剥夺了学生的「受教权」?这将会使多少学生因语言的障碍,而丧失了学习的动能与兴趣?

在教师层面上也出现了大问题,各科目的教师,尽管都具有十足的专业,但却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流利的英语能力的,而且,各专业的科目中,都充满了许多专有名词,都不是简单能够理会,更不是能够轻易传输的。风闻有某大学的中文系,也要求必须以「全英语」教学,请问「声韵、文字、训诂」、古代的古文诗词歌赋,如何能够用全英语来传授?

在教师、学生的英语能力两皆不足,又缺乏语言运用环境的情况下,目前政府所订定2030年达成双语国家的目标,当然是不可能达成的。

英语能力的增强,无可否认是有其必要的,「双语教学」,也未必不能定点实施,但是全面开展,恐怕不但无助于英语能力的提升,更可能适得其反,连课程的内涵也一并被牺牲了。

许多人都盲目地认为,只要英语能力强,未来个人志业的开展,就等于囊中之物,可以唾手而得了。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的社交、对话、沟通能力增强,却不一定是有用的。君不见英、美国家的人,就是街头的游民,英语也比我们的博士、教授还流畅,但也不过只能流落街头而已。我们的「双语教育」,明显只是侧重于一般的听、说能力,平心而论,只要有语言环境,根本连课堂上都无须讲授,只要在语言环境中3个月,听与说就可轻易达到流畅的程度了。问题在于读与写,而读与写,是专门学问,是菁英教育,未必是有必要每个人都具备的。

高中以下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着重的是一般知识、概念的学习与吸收,原本只求足够一般民众日常生活所需即可,而再配合著农、工、商的职业技能训练,金字塔底层的建构,就应能完成。大学是进阶教育,研究所而上是菁英教育,在这个阶段,才是培育出类拔粹的人才的摇篮,英语当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但此时所学习的英语,已是相当专业了,自可依各个不同的领域,予以增强。此时实施重点式的「双语教学」,相信是不会有人反对的。

但是,由于大学的分科相当细密,文理法医工农商,各有不同,未必能以英语范限,如外国语言学门,甚至中文的学门,如果采取「中英双语」、「全英语」教学,岂不是突梯滑稽,适得其反?

目前台湾的风向,一窝蜂朝着「双语」趋赴,台面上的政党,几乎都毫无异议,虽有少数学者大声疾呼,力言不可,但似乎难以抵挡。论者常取新加坡的「双语」成功为例,殊不知早有学者指出新坡实施多年的政策,目前已显示出中英语程度两者皆倒退的弊病。殷鉴不远,台湾未来的双语教育,会不会重导其覆辙,显然是更应未雨绸缪的。

《庄子》曾经说过一个比喻,燕国寿陵的人,觉得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甚美,因此刻意模仿,但到最后,不但没有学成邯郸人走路的方式,连自己原有的步伐能力都丧失了。这就是成语「邯郸学步」的由来。多学习、多参照世界各国的优良制度,以增进国人的能力及国家的发展,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却绝对不能漠视本有的文化与制度,英语固然重要,但中文更不能忘失。「双语教育」,真的是必须重新审检的了。

(作者为大学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