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莫扎特与杜甫之圣 贝多芬与李白之仙(赵尔东)

在诗词文化创作数量上能与西方音乐创作相比的,应是中国的诗词,例如中国诗人杜甫(712~770)创作了1400多首诗词,李白(701~762年)创作了近1000多首诗词等。图为示意,动画《长安三万里》点燃唐诗热。(摘自网路)

世界人民因语言文字的不同而各有几乎是无数的伟大文化巨献,例如大致同年代的东方汤显祖的牡丹亭、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西方莎士比亚的汉姆拉特王子、萧伯纳的选集等。

此外,堪称数百年不世出的中外音乐家与诗人也有不少,例如在东方的屈原(西元前340年~西元前278年)如离骚等、阮籍(西元210~263年)如滕王阁序等、嵇康(西元224年~263年)如广陵散(一说是出自阮籍)等、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如霓裳羽衣舞等、唐代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如春江花月夜等。

又例如在西方的巴哈(JS, 1685~1750)如G弦咏叹调等、韩徳尔(1685~1759)如水上组曲等、交响乐之父海顿(1732~1809)如惊愕交响曲等、 莫札特(1756~1791)如魔笛等,贝多芬(1770~1827)如第九交响曲等、萧邦(1810~1849) 如华丽大圆舞曲等。

中国的成熟音乐创作比西方的早了上千年,流传至今的数量则相对寥寥无几,好似在原地踏步,远不如西方的丰富发达,上千年的先民智慧结晶如 钟、罄、筝、箫、笛、弦等,至少近数百年来,没有长进到如西方钢琴管风琴者,可谓音乐贫穷,连徽班进京两百年的京剧,也用引进的胡琴琵琶。看来中国需要借助西方古典音乐扶贫,西方仅莫札特一人在其短暂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六百多部作品。

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战乱,最为重要的原因当属中国古典音乐首重演奏者的高山仰止的意境,与行云流水的指法,寓意虽高,不过孤芳自赏,缺少传承音乐的方法,中国没有发展出类似西方五线谱那样全音阶的科学记录方式,虽有宫、商、角、征、羽五声音阶规律与不少韵赋物理学研究,只记载了吹奏拨弄手法,少能对位和音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音乐理论的发展与创作。反观西方,很早就发展出科学的记载音乐方法如五线谱等。西方古典音乐虽源于皇家宫廷,却面向大众而流传广被,惠及后世音乐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其实中国先贤早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公民素质明训,多种因素导致近代中国人对礼育、音育和体育的重视普遍不足,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才有较明显提升。

两千年前是中国思想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17到18世纪是西方哲学与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都对其后世人文化有空前绝后影响。在音乐方面,即使在近代的中国,也不缺大师级的音乐家,从抗战时期的黄自、聂耳、冼星海、刘雪庵等,他们在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用自己才华,创新的加入中华民族元素,为当时的激励士气,凝聚国人团结自强,作出贡献。

中国历来在音韵学方面的研究大有其人,例如较为古时的《诗韵集成》以及后来的例如章炳麟(1869~1936)、罗常培(1899~1958)、高本汉(1889~1978,瑞典汉学家)、 赵元任(1892~1982)、以及现代较少为人知的乔云栋(1889~1995)等,乔云栋先生于1986年在台湾中华书局出版的《乐为徳之华》的论述中提出音乐有「乐义、乐声、乐徳、乐语、乐舞、乐律」六种元素的详细解说,发人深省。

而近年来中国各地方戏曲越来越受重视普及,例如京剧、昆曲、黄梅调、说书评弹、京韵大鼓、河南梆子、少数民族音乐、大陆央视诗词大会等都展现了中国诗词文化之美。

但现在西方古典音乐在华基本上只存在于一些顶尖音乐院校,大陆一线大城市常有国际知名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可惜演出场数都与14亿的人口太不成比例,不过大陆现约有70万个行政村,其中近99% 都有图书馆、文化站等相应场所,先不求顶级音响效果,也无需另兴土木,就能适合广泛引进费用较低、不一定是知名的西方交响乐团、和国内的演奏中、西音乐的乐团演奏,何况一部分行政村已经拥有体育场馆、剧场、影剧院、当更能普及国民音乐素质,有助于中国音乐「脱贫」,并夯实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

在诗词文化创作数量上能与西方音乐创作相比的,应是中国的诗词,例如中国诗人杜甫(712~770)创作了1400多首诗词,李白(701~762年)创作了近1000多首诗词等。

可以说,他们彼此年代虽然跨越近千年,老少都能懂的莫札特与杜甫的 「圣」,和几近疯狂的贝多芬与李白的「仙」,彼此堪称绝配。

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仅让后人享受不已,而且始终是让世人产生希望的一个火炬。

(作者为航太工程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