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台湾光复节 你记得了什么?(何启圣)
今天是台湾光复79周年纪念,本文作者特别在课堂上与学生回溯这段历史过程。(图/达志影像)
今天是台湾光复79周年纪念,上课的时候,我问同学,台湾光复的意义是什么?多数同学都默不支声,只有少数同学答道,「结束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我再问,结束日本殖民统治的原因是什么?有同学说,「日本战败」;当我继续问,日本为何战败,就再也没有同学能够回答了。
这堂课我教授的是「广告管理实务」课程,而在「广告层级效果模式」中,所谓的「认知→认同→实际行动」过程,我想借由台湾光复纪念前夕,以中国对日抗战那些爱国青年奔赴国难的悲壮史实,让同学兼收历史与理论的学习之效。何况,师者,本就传道、授业、解惑,传做人原则、处世之道,即属本务。
台湾光复,源于对日抗战的胜利,在这14年(从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当中,日本残害中国逾3千万军民同胞的生命,当中,有着太多血泪斑斑的英勇壮烈与从容就义。
我用一所「有去无回的学校」为题,介绍空军官校前身、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7个班次的5百余位学生全数投入抗日战争,几乎全数阵亡。让同学们深切体认,台湾光复是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谱成的浩然史诗。
这所中央航校的学生,多的是家世显赫、名门望族、高官子弟,这群富二代、官二代却视死如归,把「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写成了自己生命的传记,但今天谁人记得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和赤胆忠心的姓名?纪念台湾光复,就不能不知道这些听来让人血脉贲张、热泪盈眶的抗日故事。
陈怀民,对日空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殉国当时才22岁,也是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同归于尽的第一人。1938年4月29日,日军为庆祝天皇生日,砲轰武汉,企图摧毁我空军,向天皇献为寿礼。陈怀民升空迎敌,五分钟不到,即击落日机一架,其精湛的飞行技术、无惧的刚猛顽强,引起日军注意,五架敌机朝陈怀民座机扑来,密集的扫射,击中油箱着火,他因中弹负伤,最终放弃跳伞逃生,选择正面那架由日寇王牌战机飞行员、有着「红武士」之称的高桥宪一座机,笔直撞去。碧血洒向长空,两团火球坠入长江。
武汉百姓擡头为英勇的空军喝采,当中,也包括陈怀民的父亲,但他并不知道,那团火球中英灵正是他的儿子。得知死讯后,陈怀民的母亲哭瞎了双眼,而他的女友、出身金融巨贾的富家千金王璐璐,身着陈怀民送她的旗袍,在殉难的长江边,投江殉情。
在这个悲怆故事背后,还有更戏剧性的发展。在清理战场时,发现遭击落身亡的高桥宪一上衣口袋中,有一张照片及家书,那是他的新婚妻子美惠子所写,叙述做为一个飞行士妻子的孤凄与哀泣,字里行间流露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丈夫安危的担忧之心。陈怀民的妹妹陈难接过信后,提笔给美惠子写了封长信,信中表达了对美惠子的同情和关爱,也表明了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坚决抵抗的态度,更有对世界和平的美好向往和期待。陈难十分清楚,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造成两国人民陷入无情的战火之中,无数的军人成了战争的炮灰,高桥宪一与美惠子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陈难「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高贵品格,让这份信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传遍全球,也掀起世界反法西斯的强大回响。遗憾的是,因日本军国主义的封锁,这封信迟迟未能送到美惠子的手中,一直到50年后,战后改嫁的美惠子才一睹信件的内容,此时,因国家带来的屈辱与丧夫的哀痛,全部涌了上来,美惠子当场痛哭失声。
张锡祜,出身教育世家,父亲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他鼓励学生投身抗战,而他儿子率先响应,投笔从戎。身高超过二百公分的张锡祜,鹤立鸡群,因机舱空间狭小,他这样的身高,在战斗机飞行员中,实属罕见,也因此备受瞩目。民国26年8月14日,中日上海淞沪会战打响,日本大型旗舰「出云号」开进黄浦江,张锡祜奉命由南昌飞往上海,对日舰进行攻击,当时天气非常恶劣,气象测报一直提示不良,张锡祜急于炸敌,跃上战机,冒险飞行,奔着「出云号」飞了出去,终因天气恶劣,途经临川上空遭雷电所击机毁人亡,时年26岁。
消息传至父亲张伯苓处,只见他仰头喊了声「好」,「死的好」,诚如张锡祜在赴难前的家书写道,「此次出发非比往常,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若能归旋而归,当能奉双亲于故乡,以叙天伦之乐;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张伯苓的一句「死的好」,其此生不能杀敌报国之恨,因儿为国捐躯,无憾了!
林桓,有个北洋政府担任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堂叔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姐姐是民初知名的作家、诗人林徽因。因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林桓放弃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学业,报考中央航校。
民国30年3月14日,日寇对成都发动空袭,林桓驾机升空,勇猛迎战,奈何敌机性能优越,尽管凭借高越的飞行战技,击落多架日军战机,但林桓最终仍遭机枪扫射,头部中弹,刚从航校毕业的他,就在成都上空,阵亡了。那年,他仅有23岁。
得知恶耗的姐夫梁思成,不敢告诉妻子林徽因及岳母,借着出差之名,前往成都,将林桓的遗体埋在当地一处无名的墓地。同时,将林桓的一套军礼服及毕业所配发的「中正剑」,小心翼翼的打包,藏在木制衣箱的最底层。最终,纸包不住火,还是从邻居的口中得之死讯。
林徽因为这个以身殉国的弟弟,在3年后写下了「哭三弟桓」,她说,「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这首诗写的很长,至此,林徽因就再也不曾写诗了。而让人感伤的是最后一句,「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是啊!日本战败后的台湾,因着光复,从殖民而为民主,由日奴而为富足,在台湾光复79周年前,反思我们似乎忘掉了谁?忘掉了谁因着「我死则国生」,维系了国祚绵长?这一页属于中华民国113年历史中,最惨烈悲壮的波澜壮阔,你记得了什么?(作者为致理科大行销与流通管理系专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