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由两岸中山看横梗于前的道路前景(汪明生)
中山大学隧道岁末换装 化身璀璨星河
2000年之前就曾经拜访广州的中山大学,与高雄中山大学同样的校名与熟悉的校训,自然是重要的缘分。1997年在高雄由初创的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举办的「环境管理与都会发展」研讨会中,结识了广州中山当时筹备新学院的行政管理系王乐夫主任,相谈甚欢,成为了好友。他将高雄中山的公共事务管理引入了广州中山的新创学院,成为了大陆公共管理南方重镇的政务(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后来赴广州拜访,又有机缘第一次见到了大陆公共管理学界传奇的夏书章教授。夏教授于抗战开始30岁时自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历经30年的内外战乱与政治运动,直至60岁起随着改革开放恢复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开始走上老运。2023年11月在广州与中大好友餐叙,得知夏教授已经105岁,才刚接受口述历史的媒体专访,头脑清楚,中山之光,国之重宝,校运昌隆。
回头看看高雄的中山大学,1987年返台时有缘南下。当时除了校名,依山傍海的美丽西子湾,对于习惯大学城校园的笔者,当然也是甚具吸引力。待学校课业较上轨道后,对于只有当兵时待过半年的高雄,自是充满好奇又感到新鲜,对比台北正在大兴土木盖着捷运,温暖的阳光,宽广的大路,在在都说明了当时南下应该正确的方向选择,与机缘巧合下的平台搭建有幸开启。
然而时间久了开始听到在地人的讲法,说是中山占了高雄最好的地块,却看不出与高雄有何连结与关系。在公事所已要开始的1991年初的寒假里,沈淀构思要如何说明呈现公共事务管理这一有待探索尤重实践的新领域,一是美国母校印大公事学院(School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与商学院紧邻隔壁关联密切的初步印象,二是对于与充满潜力伴随隐忧的高雄该如何着手,与各界建构重要的在地连结,三是对于作为新创学科的理论派典,要如何行而后知厘清建立。后来率先提出倡议并且全心投入了十年的行销高雄,加上1998年起开办博班邀集同学共同整理的结构路径,大致是有别于一般理论建构所采的逻辑演绎,而是较似以实践归纳为主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也就是后来读到林正杰指导的「原汁原味的三民主义」中,国父在民国初年对着刚刚学成归国饱读西方书典的青年学者所说的,是事实胜于学理。
1998年高雄政党轮替,同时大陆开启公共管理,即又筹组了相关学会,以南台湾作为基础的两岸交流,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实践,一晃而过直到今天。对比于相当外交的国际事务,公共事务大体乃系因应社会地区变迁异化之下的内政,加上长期待在有如台面下的两岸和平发展的艰困沦陷区,所以一如全球化开始时领域主张的城市国家(city state),是以主权统独的面子坚持之下,民生经社的里子层面作为各种议题的核心关切。这又有如「国之首要系在民生」,与「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是历史的重心」等三民主义中早已载明的剀切提示。
多年以来台湾的公民教育已被化约为每到选举的党派动员,以政治民主重要指标的言论自由而言,显然随着发展阶段而南北有别,往往是说做脱节表里不一的。曾经于2007年的EMBA班上因为主张两岸开放被同学举报致使停课,在公事所则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基于西方学理经验所示,以各种各样民间团体包括基金会的方式,裨补市场与政府的双皆失灵而推进运作。纵使阶段性的成果绩效可谓卓着,然而沙上筑塔般的耕耘付出,其实也算实践检验了宝贵真理下有了深刻的反思与体会。
月前在广州与中山大学好友的酣热餐叙中,曾经深刻交换了对于两岸体制与发展前景的看法意见。基于30年来台湾自南而北与跨越世代的先行先试,原本学术殿堂上的公共事务理念精神在浑噩松脱不觉走样之下,业已成为具体操作时颟顸点缀不以为意的谋私算计。其鲜明对比的两岸写照,就像蓬勃厚积的地方经济vs稳定持续的75%毕业生不留当地,引领发展促进开放的地方政府vs着眼选举形象包装的在地政团,理念传承发扬光大的重点大学vs特定色彩长期侵入的驻点大学。
两岸集体与个体的两种发展模式遂亦大体似有定论;得以稳定大局地自上而下与较为宽松地自下而上,若能合理兼顾那是最好。然而实践证明的他律自律俱皆不足与多数选民迄今依然的茫然未知,由长远大局视之,显然制约两岸牵动半个地球的台湾情况不应继续下去。是以退而不休仍在努力,舍此弥补之外别无他途。
大陆已于2016年国父诞辰的151周年定调回归中山,同年11月12日在高雄发布成立孙文南院,好似谕示着吾辈在台未了的任务使命。300年来、70年来与30年来全球人类与中华民族探索试验的发展道路,早已清楚指明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世界著作中,大陆遵循秉持继续不断修正,台湾本有先机而今能否重启。两岸正处于历史文明的转折点,台湾方向晦涩知难行易,大陆隔海喊话知易行难,正就是全球治乱与民族复兴前的昏暗时刻。积极自发共同关注抑或顺势随缘一旁观望,就在能否期待作为多数的一般人,以历经所谓民主自由下的个人本来面目来认真面对呢?(作者为台湾孙文南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