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耕田 王功渔港重生新契机

夏日渔港乐游2位于彰化西南角的王功渔港,差点国光石化为邻,现今的王功渔港有独特海耕田景观,希望藉文化生态,让渔港重生

王功渔港位于彰化县西南角芳苑乡,兴建于清道光年间,当地居民主要以捕鱼和采蚵维生,除出海捕鱼,渔民也会出海到潮间带采集鲜美肥大生蚵贩卖,王功渔港内街道随处可见妇人就在门口剥蚵壳,为三餐糊口,如今王功渔港内除采蚵剥蚵壳,也发展出蚵嗲等在地小吃美食

以往王功渔港内渔船都在傍晚回航,点点渔火,曾被列为彰化八景之一,如今出海捕鱼渔船少了,渔港转型成为观光渔港,芳苑灯塔王者弓桥及曾获国际建筑大奖的生态景观桥都是渔港内重要观光景点

高耸的芳苑灯塔及造型现代感的生态景观桥、王者之弓桥及在地蚵嗲小吃,虽能让游客不空手而归,不过王功渔港最具人文特色人气最夯的是已被列为无形文化资产海牛耕田。

机械车辆还不发达年代,牛只是农民耕田好帮手,对以海为家渔民来说,任劳任怨的牛只不仅可拖犁翻田,还可拖着蚵车载着渔民,前往潮间带采收肥美鲜蚵。

时代进步,蚵田数量减少,海牛耕田景观在西海岸不断消失,国光石化事件成为触媒,激发芳苑在地文史工作者清水思考,可推广海牛耕田,让游客体验在地传统文化,为社区找回新生命力

目前仍在海田「打拚」海牛有10多只,都是魏清水眼中无可取代的文化资产,牛只拉着牛车载着游客,慢慢朝海洋潮间带前进,游客坐上牛车,海风带着咸味吹拂在脸上,体验渔民采蚵乐趣,同时对潮间带丰富且多元生态有更多了解,更珍惜自然环境。

海牛耕田文化在魏清水多年努力下,已成为王功渔港在地独有文化资产,获彰化县文化局背书,今年被列为彰化县无形文化资产之一,魏清水及农民们希望有一天,海牛耕田文化成为联合国无形文化资产,为王功渔港及以海维生居民们找到重生新契机。10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