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拜登亚洲之行:IPEF能否改变亚太经贸格局?(金仁淑)

美国总统拜登。(图/美联社)

拜登亚洲之行引发全球瞩目。根据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将于5月20-24日出访亚洲,其中20-22日访问韩国、22-24日访问日本、24日出席日美和澳大利亚、印度「四边机制」(Quad)的首脑会议。这是拜登上任以后第一次亲自出访亚洲,而且把韩国作为首访国家,引发韩国朝野上下群情激动,也激发了日本岸田政府加强日美同盟的热情。而美、日、澳、印四方首脑会议将要扩大四方合作机制,推进新版印太战略,其最终目的依然是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大国的崛起,从而实现美国长期称霸世界的战略。

拜登亚洲之行将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等讨论深化美日韩安全同盟、加强经济关系、应对新冠疫情、支援乌克兰问题,但最重要的目的则是一方面拉拢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逐渐扩大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使之建成亚洲版的北约;另一方面要正式启动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合作机制,即「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此来弥补后TPP时代美国主导的高水平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而全面抗衡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广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RCEP,继续掌握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称霸世界经济。为此,美国准备在12-13日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邀请东盟国家加入IPEF,而韩国政府的立场是「愿意参与开放、包容、透明的区域内协议体」,因此,IPEF相关事宜很可能成为首次韩美首脑会谈的主要议题。

针对美国主导的IPEF,日本岸田政府也表明强烈的支持态度,并与美国积极合作推广,谋求构建去中国化的东亚供应链。显然,所谓IPEF就是在后TPP时代,美国为了拉拢亚洲国家,加强成员国政府之间的高水平的合作和制定相关规则,继续称霸印太地区、遏制中国而推出的新的「新印太战略」。然而,拜登亚洲之行,以IPEF加强美国主导的「新印太战略」,改变亚太经贸格局,从而遏制中国的目标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IPEF缺少各国经济合作的动力。IPEF有别于TPP,它不包括成员国之间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或者零关税措施。目前,中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吸引着全球的资本和商品。尤其是日韩和印度以及东盟国家主要以美国为最大出口地。与美国缔结经济合作协定将产生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创造效应等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美国工会和左派极力反对贸易自由化,因此IPEF不涉及削减关税等措施,其经济效果大打折扣:即中国市场的强大市场潜力和稳定的营商环境影响东盟等国家参与IPEF的积极性。因此,美国不开放市场,阻碍着东盟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与美国合作的动力和热情。

其次,去中国化目标难以达成。自从2021年10月美国拜登总统首次提出IPEF构想以来,美国基于自由、民主等共同价值观,极力拉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加快推进战略物资供应等方面去中国化的步伐。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加上新冠疫情叠加的背景下,为了降低经济安全保障风险,美国与日本等合作重新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战略,而韩国亲美的尹锡悦上台,也是美国拉入韩国「新版印太战略」的最佳机会。然而,中国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连续十三年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因此,虽然日韩要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IPEF,但长期以来中日韩之间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使中日韩难以「脱钩」。

再次,IPEF缺乏法律效率,难以取代RCEP。美国提倡的IPEF目前其具体内容不够清晰,但主要包括贸易、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碳中和、税收和反腐败等四大核心协定,成员国可以参加不同的协定,而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必须参加所有协定,从而构建比TPP更高规则下的经济圈。由于IPEF未能获得美国国会开放市场的权力,不具有如TPP、RCEP的法律约束力,只能成为松散的合作组织,最后有可能沦落为如APEC一样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多边合作框架。因此,拜登访问日韩,巩固和加强美国主导的「新印太战略」,通过IPEF构筑围堵中国的新的经济包围圈缺乏制度基础,而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RCEP等将成为主导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可见,拜登以亚洲之行为契机,积极推进IPEF,但美国无法主导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依然持续由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区域化经贸格局。(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