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中美科技战:围堵与打破围堵,哪个更难?(周方银)
中美科技战可能像中美贸易战一样,并不能简单地分出一个胜负,而陷入较长时期的僵持。(图/先探投资周刊提供)
2017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明显升级,竞争的重点领域也在变化和转移。当前,美对华战略的核心越来越聚焦于经济领域。中美谁在经济方面取得更好的表现,直接影响双方长期竞争的经济基础和战略资源调动能力,影响双方在国际上吸引追随者的能力。
中美经济竞争的一个特点是,贸易问题的重要性在下降,科技竞争变得日益重要,成为美国围堵、打压中国的重点。在大国战略竞争的历史中,科技竞争从未被赋予如此高的重要性。美国试图在高端晶片产业包括晶片制造、晶片设计软体等方面对中国「一剑封喉」,中国则以非常大的力度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战之所以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焦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产业链、技术链方面高度依赖、难以切割的现状。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深度相互依赖,对美国来说,实现单方面的「脱钩」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中美科技战的现状是,美国以非常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中美科技脱钩,以及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则并不想与美国主动「脱钩」,但也不能不认真应对某些领域脱钩的可能性,并对此预作准备。在中美科技战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是美国围堵中国更难,还是中国打破围堵更难?
从技术方面来说,由于技术在国际上的扩散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加上中国有14亿人口,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庞大的工程技术人才储备,以及不少国际一流的高技术企业,中国总体上有相当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在继续向中高端攀升,很多国际上的高技术公司对中国的市场难以割舍,因此,美国很难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封锁,而只能选择少数关键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这些领域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具有非常强的不可替代性、可以通过控制少数关键企业和管制少数关键设备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有效的限制。
从目前看,晶片产业是最符合这些要求的领域,这也是美国对中国打击的重点。在高端晶片领域强行对中国进行打压的做法,会扰乱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也会给美国带来不小的代价,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费市场,半导体领域的任何高技术企业如果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对其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从国际关系方面来说,脱钩与反脱钩、围堵与反围堵、封锁与反封锁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美国国际号召力的大小,这是影响其他国家是否追随美国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上,相比于冷战后的大部分时期,当前美国在国际上的号召力并不是处于很高水准。
第二,美国需要动员多少个国家才能有效地对中国进行技术围堵。如果只需要动员三五个国家,这应该还在美国的能力范围内;如果需要动员二三十个甚至更多的国家,进行短期的围堵也许美国勉强能做得到,但从长期来说很难有效地持续。美国需要动员的国家数量越大,就为中国打破围堵留下了越多的选择和机会。
第三,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围堵是否符合他国利益。美国是出于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目的对中国进行技术围堵与封锁,但其他国家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除非美国能对相关国家提供足够的利益补偿,他国配合美国一般不能带来利益,反而会有不小的利益损失。
第四,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选择,特别是中国如何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在这个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展现自身的开放性、发生庞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与议价能力,与他国进行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也可能对反华行为进行有力反制等方式发挥影响。
从长期来说,美国发动高强度对华科技战,要承受在国际上损害自身公信力、号召力的风险,还要承受不小的经济代价。美国的科技围堵政策在短期会产生不小的结果,但随着中国加大技术研发和在国家上争取他国合作的努力,美国做法的边际效果呈下降趋势。中美科技战可能像中美贸易战一样,并不能简单地分出一个胜负,而陷入较长时期的僵持,美国难以实现其预想的目标,但也不轻易放弃其政策努力。(作者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