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中共「国内大循环 」能突破美国经济及科技的围堵吗?

林忠正经济学博士,曾任民进党副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人大的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结束四天的会议,通过了六千多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简单的说,中共提出「国内循环主体」的经建大方针,推动各项社、经、军、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以深化供给面的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只是用短短的十多个字:「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连台湾两个字都没提,就轻轻带过了。显然,台湾并非习近平工作清单中的重要目标!国人要防范中共的武统,但不必自己吓死自己!

学者分析,台湾问题不是习近平本次人大五中全会工作清单中的重要目标。(图/路透

「十四五」目标包山包

中共的文告一向从马列主义、毛邓到当今当权者的正统性做为开始,接着就是充斥着一大堆中共的政治名词和口号。不过,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中共的文宣部门,居然能够把复杂又专业的经建计划,编织成一大堆美丽新中国的政治文宣品

回顾2017年第19大时,习近平宣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次五中全会除了暗示中国已经成功地进入小康社会,就是规划未来的「十四五」,从2020年到2035年完成时,中国不仅会建成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绿色中国⋯以及军队的现代化。

中国的人均所得将达到中等所得的水准。根据习近平的中国梦,到2050年时中国已经可以进入高所得国家的行列,成为世界强国!

只是中共的重要文告常常会让人看到晕头转向,政策的目标包山包海,一般人很难去了解中共如何去达成这些美丽新社会的「中国梦」?

▲ 中共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结束四天会议。(图/新华网)

「十四五」是「「中国制造2025」的智慧化版本

中共计画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就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至于要怎么达到的境地,基本上还是不离「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计划,但这次公布的「十四五规划」虽然不提「中国制造2025」的字眼,但是事实上仍是延续「中国制造2025」思路,只是更强调「智慧制造」。

因此,以5G为主的资通讯、晶圆代工、封测、印刷电路板等制造业;以及医疗、养生、长照等生活服务业,都将是未来极具潜力的产业

但是,中国科技业龙头华为公司几乎被所有西方国家排除5G网路建设之外,而且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主要企业实施停供等制裁,更在中国科技业引起极端焦虑情绪。

此外,中国连一个晶圆产业都无法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如何能成为「数位强国梦」?

事实上,先进晶片的制造或是一个「数位强国」都是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需要多方面世界顶尖科技的配合,并非靠砸大钱就能够有所突破。

中国在大数据的应用上虽然领先大多数先进国家,但是硬体科技的基础却是相当落后,甚至远不如台湾!

▲ 华为在5G技术上领先,其强大的资金后盾是研发团队高效的原因之一。(图/路透)

「十四五」要建构「去美国化」的经济体

何况今年中国内部的洪灾很可能带来严重的粮食危机和社会不安,而且过去一年多以来,在政经环境方面也遭遇中共建国以来极为罕见的重大变化,除贸易大战之外,美中外交、军事、经济、科技、金融与媒体等领域均发生了严重对抗,而源自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扩散全球,更因中国粗暴的战狼外交,导致中国国际形象迅速恶化。

目前美国不只对中国产品课征高关税,也封锁了许多美商对中国厂商的技术授权。全球生产面的供应炼在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压力下,也不得不重新组建。做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因此面临了外资厂商陆续撤离的窘境。

▲ 在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压力下,全球产业炼开始重新组建。(图/翻摄自财经网微博)

国内大循环才能「去美国化」?

中国现在面对新冠肺炎所带来的世界经济衰退、以及美国对中国所发动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围堵措施,习近平只能选择「去美国化」的对策,不只想要科技自主,降低对美国生产技术的依赖,也要降低对美国这个最大贸易对手的出口依赖。在这两个大目标之下,中国就只能依赖国内市场的成长。

习近平期待中国自己的内需市场能够迅速取代过去出口贸易的角色(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不得不高举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建目标。

这正表明了习近平的担忧,深怕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围堵,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所谓「国内大循环」就是要提振国内投资民间消费,弥补出口产业可能衰退的缺口,让中国自己的内需市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主要角色,而不再依赖出口带来的成长动力。

▲ 学者分析,习近平担忧中国经济,因美国围堵发展停滞。(图/路透社)

民间消费不足是「国内大循环」的破口

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政策转向内需市场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需调降出口产业的比重,透过国内消费、国、民营企业的投资、或公共建设的大幅度提升刺激内需产业的快速成长;中国民众的消费倾向必须大幅提高。

2019年中国的GDP有99兆人民币(约23兆多美元),但是储蓄率髙达44.6%,民间消费总数只达到GDP的38.8%,一个相对自立自足的经济体,民间消费起码要达到GDP的五、六成以上。

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民间消费?将是中共的一大挑战

如果民间消费不足,民间的投资就会跟着少。此时就要依靠政府及公共建设支出的大幅提升,经济才会成长;但是,这会带来政府负债的升高。

况且,公共建设若没有做好成本效益的管控,这些花去的钱就像打水漂去了,对未来生产能量的提升并无助益。集权国家因为政治挂帅,公共建设的失败案例特别多!这也是中国经济上要转型为内需型经济体的困难之一!

▲ 学者分析,中国如何短期内快速提升内需是一大挑战。(图/翻摄自微博/秦岭股道)

晶片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阿基里斯腱

目前中国出口占GDP的18%左右,其中高科技产品出口达1.4兆美元(占GDP的6%,或出口值的3成);进口比率约为17%,,其中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值约6800亿美元,含晶片的进口值3000亿美元。

中国整体顺差约为GDP的1%,不要小看这1%顺差的影响,因为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根据美国方面的统计,201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1201亿美元货物,进口了5396亿美元货物,对美顺差达4000亿美元以上。

对美顺差达4000亿美元以上,占GDP的1.7%。如果美中贸易完全停止,加上相关的投资及消费、等效应对中国的GDP就会下降2% 到4%的负面效果,而且中国很可能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中共对外投资及政经活动的手头就会很紧。可见美中贸易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难以承受之重。

如果美国能完全封锁中国进口晶片及高科技相关设备,在这极端的例子下,1.4兆的高科技出口若跟着完全泡汤,不要说科技产业不能进步,还会出现关厂风潮的压力,加上经济上的连锁效应(乘数效果),对GDP的下降效果最大可能高过一成,即使是对GDP有3或5%的萎缩压力也是不得了的大事。

从中共强调科技自立自己,而且中计划五年内要投进3000亿美元发展晶片产业。这就知道晶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罩门,也是中国要推动「去美国化」的破口。

若中国在晶片制告技术上无法突围成功,中国就无法「转大人」,成为先进国家,经济发展只能停滞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恶梦中。

▲ 学者分析,晶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罩门。(示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十四五」隐匿中国颠覆美元独霸地位的野心

「十四五」公告全文中对金融方面并无特别描述,原因是在美中经贸战争中,中共应不愿在国际金融又公然与美国开战。

但是,人民币若无法国际化,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就是个侏儒,无法摆脱美国的金融霸权。我们应该注意中共政治局在去年就曾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集体学习,而今年大陆央行已经在深圳开始试点人民币数位化(数位货币)。

中国在未来五年内,将重点推动中国政府主导的金融区块链和数位货币建设,倡议全球央行组建数位货币联盟。目前深圳地区已经成为数位人民币试点地区,不久就会推动数位化及区块链化的人民币进入无国界的网路世界。

一般人只是负面解读人民币数位化,视为中共对中国人民完全全面监控的最后一哩路,却未注意数位人民币一旦成为网路世界的流通货币,人民币短期内成为国际主要流通货币就不是梦,中国就能直接跳过华尔街和西方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势力,中共政府直接对全球的网民进行各种换汇、汇兑、投资、及证券买卖,并且也可以进行金融的全球监控。

这将对美元霸权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进而结束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独霸地位,台湾也应该小心应对人民币数位化的影响!

► 听Podcast掌握美选及国际局势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热门点阅》

►  美国大选》苦苓/拜登当选会对台湾不利吗?

►  王高成/川普能否像四年前翻盘?四因素显示可能性不高

►  黄奎博/拜登赢大选 民主党更可能掌握参议院

►  林宜敬/拜登子爆性丑闻 为何没一刀毙命?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