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外交连袂出击 突破美国围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言人胡兆明昨宣布,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峰会将于7月6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图为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中)在开记者会说明。(新华社

面对中美对峙角力,「政党外交」正在成为中共突破美国围堵另一项利器。中共十九大后,「党指挥外交」态势日益明显,且不同于国与国制式官方外交,政党外交手段相对灵活弹性,适合打破僵局,也有助补强国与国关系。对北京来说,党政外交与官方外交双管齐下,更适合面对当前多极化国际局势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今日登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除将发表重要谈话,共有160多国500多位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出席该会议;该会议不只是中共政党外交最具体展现,更是中共在建党百年大会甫落幕后,应对美国拜登政府发起新一轮围堵潮,所祭出的首招。

事实上,政党外交可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其试图从党际交往的角度扩大中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过往在谈及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首要之务时,习近平就曾公开表示,「要坚持对党对外交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治安全。这也是党的对外交往工作的第一要义。」

中共在十九大后,「党指挥外交」的原则确立后,中联部与中共中央外办外交部分工合作外交事务队形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也即在十九大落幕后1个月举行。

平心而论,相比国与国间制式的官方外交管道,政党外交一方面没有官方外交所谓的「场面感」,反而更容易坦率与各国朝野政党领袖交换意见与对话,尤其面对突发事件时,甚至更有利于问题解决。另一方面,又比诉诸民间舆论更加有效,毕竟在政党政治氛围下,政党领袖对该国的政策与事务都有一定话语权与影响力。

比方说,近年来北京在处理中朝关系等敏感议题,大多是依循政党外交框架下处理。近年中美外交交手场合中,政党外交也大多扮演关键角色,远的不说,就以3月中美2+2高层战略对话,中方就是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代表,「党、政组合」连袂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