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取回两岸政策主动权

旺报社评

大陆展现强烈自信,国家主席习近平称大陆年轻一代已「平视世界」,外交官更把这份自信带上谈判桌,展现在美国人面前,也向世人宣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与信心。大陆不吝展现实力的自信引发世人的自省,务实的美国人更不例外,《纽约时报》就呼吁拜登政府应尽快翻过川普那一页,停止无意义的叫嚣与对抗,要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做出准备。

《纽约时报》指出,拜登口称中国是高度竞争而非冲突,也认为有合作空间,但在处理香港、新疆、台湾等敏感议题上,作法上与川普无异,在关税贸易制裁与科技围堵上依然萧规曹随,除了结合盟邦的动作外,看不出拜登有自己完整、长远的「中国政策」。《纽约时报》认为美国应该「即刻采取一些不需太大投入的措施,以扭转两国关系的下滑趋势」。

这其中包括恢复双方青年交流、停止诋毁孔子学院、恢复文化新闻交流、重新开放中国驻休士顿领事馆,并恢复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运作。文中还特别指出,布林肯国务卿将台湾称为「国家」,虽然可以「取悦」支持台湾民主政体的人,但并非美国的长期政策。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对拜登政府提供的方向与建议,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纽约时报》的自由派立场向来接近民主党,此文是否会成为替拜登的中国政策转弯带风向、试水温,还有待密切观察。而其中对于恢复双方交流的具体意见颇值得蔡政府参考。

中美交锋但不放弃合作

拜登政府迟迟未能提出自己一套较清晰的对中战略根本原因还是受制于内部问题。除了疫情控制与经济复苏外,在政治生态上还是无法摆脱川普的阴影。首先,川普带动的反中风潮一时难以降温;再者,民主党在参议院未能取得多数席次,许多法案需要共和党首肯,仰人鼻息;明年还有国会期中选举,选举压力使拜登不敢跳出川普的反中轨道。

拜登因袭川普的反中策略,究竟是他本人的立场,或意在拉高对中谈判筹码,并把川普留下的炮竹放完,释放国内情绪,彻底去川普化后,再提出自己的对中政策,目前还没有答案。不过可以确定,这次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虽然激烈交锋,但双方都承诺不放弃合作,可见双方并没有鱼死网破的斗气,仍然留下恢复交往的生机

无独有偶,较保守的《华尔街日报》近日也指出,台湾问题将是未来美国对中政策的一大挑战。继美国一些智库发表较为务实的美国对中战略报告之后,媒体也从阿拉斯加会谈见证台湾在美中关系重要性敏感性,这有可能会刺激美国民众对于台海问题有更理性务实的思考。未来若川普主义对付中国大陆的效用递减,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终将必须承认大陆在国际规则制订上拥有话语权,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实力,拜登有可能会提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甚至民主党的长期战略。而其中对台政策有何变化,必须谨慎以待。

台湾要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伤,就必须在两岸政策上取回话语权与主动权,首先必须降低两岸敌意,对于大陆方面的对台政策或措施不过度解读,甚至用于政治操作。凤梨事件应是大陆测试我方陆委会所提「春暖花开」的诚意,遗憾蔡政府却视为捡到枪,利用来进行大内宣、大外宣,被人看破手脚。蔡政府若要再取得对方信任,就得真正释放善意。

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日前表示将努力达成「建设性模糊」的共识,虽然表达了适度弹性的意愿,但是在当下的两岸政治氛围中,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极低。面对疫情过后两岸交流的需要,日前大陆官方也表示愿意努力促进两岸交流恢复正常,恢复两岸直航与「小三通」。我方不妨主动扩大两岸交流空间,以「先民间,后官方」的精神,率先减少不必要的限制。

放下歧见恢复两岸交流

除了加快重启大陆商务人士来台与恢复探亲往来,也应该考虑恢复学术文化活动的交流,开放陆生来台完成学业,鼓励两岸青年加深认识,恢复大陆媒体来台轮驻等等。如果美国都愿意暂时放下歧见,恢复与中国大陆在文化、青年、新闻等方面的交流,两岸社会、经贸往来如此紧密相连,实在没有不开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