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好大学

中国,可能没有一个地方比河南更委屈。

它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0%,每年输送到外省600亿斤。但送着米的同时,它还背了全国最多的锅。

河南也是高考人数排第一省份,2020年的高考人数达115.8万。但同时,它只有一所211大学数量倒数第一。

对每一个河南考生而言,好大学就是秋天来临前驶往外省的车票。

为什么河南的考生这么多,好大学却这么少?

河南,好大学洼地

提起河南的大学,除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你可能想不出来任何其他的名字。

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公布,河南省共151所[1],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前列。可高职(专科)院校的比例近2/3,本科院校只有57所[1]。本科在高校中的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5%[1]。

在这些本科院校中,一本院校只占10所[2]。入选211工程的只有郑州大学一所,985甚至一所都没有。

2016年11月5日,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大学主校区的行政

重点高校的数量上,河南像是被绿洲包围的沙漠:南边湖北,2所985,7所211;西边陕西,3所985,8所211;哪怕是表现不够突出的安徽,都还有1所985大学。

2017年,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名单,取代了985、211的说法。北京、江苏、上海分别以31所、15所、13所的数量高居前三,诺大的河南却只占2个席位。其中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还是B类;河南大学只入选了一流学科。

一个广东人读大学,成绩好可以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这两所985,也可以去暨南大学、华南师范这两所211,此外还有“部委省共建”的南方医科大、上升速度飞快的深圳大学等。

而在河南,每一个有志于考上985的考生,都注定了高中一毕业就离开故乡。

放学后跑进熟悉的路边小店,吃上一碗正宗的河南烩面,听老板娘用亲切的乡音与你唠嗑……这样的日子,随着一纸985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远去了。

2018年5月28日,河南驻马店,汝南高中高三年级教室,桌子上高高堆积的书本

当然,全国范围内只有一所211的,还有如海南贵州、西藏等13个省。只是同样进入211大学,河南籍考生离开家乡的比例,仍要高得多。

2015年,5.4万河南考生进入985、211大学[3]。同年,郑州大学在本省的招生名额为9142人[4]。也就是说,除了那些考进郑大的,剩下4.5万名左右的河南学生都要奔赴他乡。同样只有一所211,整个海南省的高考人数也才6.2万[5]。

2015年1月28日,高考百天倒数。河南省汝南高中

一个典型的河南毕业生,会在高考后深切地感受“天各一方”:前桌可能去了湖北省,同桌可能去了北京市,暗恋多年的女孩则南下远赴广州。

河南好大学,支援了武汉

河南近代历史上,并非没有过好大学。

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开封成立,是当时国家派遣留学生、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当时中国这种类型的学校,除此以外,只有北京的清华学校和上海的南洋公学两所[6]。

到1947年,更名后的河南大学已形成了6个学院、16个系的格局,而全国拥有6个学院以上的综合性大学总共才10所[7]。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大门

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本可以成为老牌名校,但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改变了这一切。

不同于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划分,当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大区

以大区为单位,中国的高校结构布局十分不均衡,像华东有74所高校,西北却只有8所[8]。因此趁着这次院系调整,中央决定重新规划,力求做到各个行政区的高校资源尽可能均衡。

北京,辅仁大学旧址。1952年院系合并后,辅仁大学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经过调整,高校最多的华东骤减24所,最少的西北则增至12所[8],虽然差异仍在,但已缩小了不少。

可与此同时,大区内部各个省、市之间的均衡却被忽略了。

比如河南所在的中南大区,还包括另外五省及两个直辖市。武汉是中南大区的中心城市,因而成了高校院系调整中最大的受益城市[9]。

河南大学的水利系、财经系、植物病虫害系纷纷迁往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系、武汉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华中农学院

仍留在河南的院系,其中部分独立出去,如医学院、农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设为河南医学院、河南农学院、河南省立行政干部学校。河南省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南大学剩下的直属各系合并,河南大学也由综合性大学变为师范院校[6]。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中,武汉绝对是中南区之骄子。其他省、市在它的衬托下,则显得黯然失色。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一提起武汉,我们能一口气说出好多个名校:武大、华科华师……可提到河南,恐怕很多人连河南大学是不是一本都不清楚。

唯一让人叫得出名的郑州大学,还不是靠河南自己的力量成立的。

1954年,郑州荣升河南省会城市。此时的河南经过院系调整后,一所综合性院校都没有。于是教育部要求,由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提供师资,1956年在多方援助下成立了郑州大学。

即使已经是河南高校天花板,郑州大学在2020年的U.S.News榜单中只位列国内第62名[10]。而今年的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学术排名,郑州大学自然科学第66、社会科学第53的表现,也并不突出[11]。

好大学,靠历史也靠资源

1953年底,院系调整就基本结束了,为什么河南至今没有一所震得住场面的好大学呢?

事实上,院系调整只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它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紧接着就是“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等政策

1999年10月1日上午,大学方队,同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54年,中央首次指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此后经过多次增设,到1963年已扩展至64所[12]。河南省入选全国重点大学的数量每一次都是零。

这一方面与院系调整后的实力受损有关。另一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得全国重点大学以工科院校为主,而截至1957年底,河南仅有的7所高校中,工科院校数量为零[13]。再加上河南不是政治、经济中心,因此被排除出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意味着国家的重点培养和资源倾斜。比如第一批入选的哈工大,就在师资调配的支持下聘请外国专家,并建立起了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力实验室[14]。

2018年5月19日,哈尔滨,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机器人表演

此外,全国重点大学也直接影响了211、985工程的评选。没有重点大学的河南可只能凭借“一省一所”的原则勉强得到一个211名额。

211、985工程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经费支持。

2015年,清华大学获得教育部投入科技经费43亿元,而作为“双非”的河南大学只得到了2.8亿元[15]。

当然,就算缺乏中央补贴,如果地方发展得好,也能给大学提供支持。

比如错过了重点大学评选、起步也更晚的深圳,这些年却凭借着超强的经济实力和教育投资,建起了多所优质大学。除了实力强过211的深圳大学,还有特立独行的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在深圳设立了研究生院。

相比之下,河南就落后太多了。2019年全国人均GDP超过7万元[16],河南仅为5.6万元[17],约等于北京的三分之一[18]。

河南政府虽然公共财政支出中也有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教育领域[19],但人口多、底子薄,换算到生均教育经费,瞬间跌至末位[19]。

2017年2月24日,河南许昌,投资6亿元7.3万平方米的许昌市科普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河南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2017年,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共2270家[20],广东省是它的五倍多[21]。

缺乏大展拳脚之地,人才纷纷另谋高就。2018年,河南人口净流出达到1301万人,是目前唯一个人口净流出超过千万大关的省份[22]。

缺钱又缺人才,河南高校就像一列燃料不足的绿皮火车——历史悠久、载的人多、一路“哐当哐当”,也在努力地跑,却只能眼巴巴地被甩在后方。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2] 高三网.河南高校名单.

[3]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2015). 201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结束.

[4] 郑州大学招生网.(2015). 2015年河南录取情况统计表.

[5] 海南省考试局.(2015). 2015年海南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

[6] 河南大学校史修订组. (2012). 河南大学校史1912-1984. [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7]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主编. (1948). 第二次教育年鉴(第五编).[M].商务印书馆.

[8] 大塚丰著、黄福涛译.(1998).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韩梦洁、宋伟.(20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U.S. News.(2020).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11] 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发布.

[12] 胡炳先. (2006). 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

[13]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编.(2009). 河南六十年(1949~2009).[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4] 杨均.(2016). 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2016). 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国家统计局.(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7]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 2019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8] 北京市统计局.(2020).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0). 河南:公共财政支出五分之一投入教育领域.

[20] 河南日报.(2018). 2017河南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6家,增速创历史新高.

[21] 广东市人民政府.(2018). 关于公布广东省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

[22] 一财网.(2020).每6个人有1个流动人口:河南贵州四川人口流失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