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专栏》石破诚实面对历史 不忘维新初心

日本首相石破茂。(新华社)

日本首相石破茂考虑在战后80周年之际发表「首相谈话」,但此在自民党引起不同的思考。自民党内保守派认为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战后70周年谈话使「道歉外交」划下句点,无须多此一举旧调重弹,再发表新的首相谈话。

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寻求摆脱「战败国」身分,实现「正常国家」,扬弃战后体制下委身美国的尴尬,寻求与日本经济力相称的政治地位,倡议「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设法凝聚修宪共识将自卫队入宪,扩大结盟,以因应不可逆的美国战略收缩。此无关自民党背叛「和平宪法」与否,更无涉军国主义的归位。

战后日本不乏难以忘情近代「亚洲主义」中的「大国路线」,渠等化身战后的保守派跻身自民党内,在选举的民意动员中召唤爱国主义,巩固派阀政治下竞争内阁位置的权力,但却为日本是否再度卷入美中竞争下的冲突投下变数。安倍的「台湾有事说」泛起美日中及两岸关系的涟漪,促日本人民重回战争的不安,亦使台湾人产生日本「挺台抗中」的遐想。

石破于国会中引其政治恩师田中角荣的话语,提醒「国家的中心不再有经历那场战争的人是可怕的」,主张以「战败后80周年」为契机,对战争进行检证。战后50周年以来日本内阁先后发表3次「首相谈话」,1995年「村山谈话」言明「对殖民统治与侵略的反省及道歉」,战后60周年的「小泉谈话」基本上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战后70周年的「安倍谈话」变调,纠正「村山谈话」的「错误」。村山富市前首相严词批判认为,措辞「模糊焦点」,未给人率直承认殖民统治与侵略为极恶劣之举的印象。

高扬「积极和平主义」旗帜的安倍试图对近代日本「侵略」与「殖民」东亚邻邦的历史进行辩解,以此终结战败国身分,实现「美丽国家」的想望。「安倍谈话」以叙述日本曾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及「由衷的歉意」的间接方式,重申立场,谈话虽出现「侵略」、「殖民地支配」等历史上曾遭日本殖民及侵略之国家在意的关键字眼,但从文句脉胳观之,未直接指涉日本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与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对华的侵略战争,字里行间透着「安倍色彩」。

在「安倍谈话」发表后的记者会上,对于为何「歉意」及「侵略」的表述形式与「村山谈话」、「小泉谈话」大相迳庭的提问,安倍坦承,对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难以「侵略」一言蔽之,至于哪些具体的行为属「侵略」,则留待历史学家讨论。「安倍谈话」的特殊叙事方式试图为高市早苗等自民党保守派的「历史修正主义」留下余地,但却令日本政府的道歉诚意打折。此外,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亦试图以检讨「女性人权」的方式,掩饰强征慰安妇的史实,态度迥异于「河野谈话」的基调。

「安倍谈话」对殖民与侵略的历史言词闪烁不足以使日本终结「谢罪外交」,更无法摆正石破言下的「不对等的美日同盟」,建构「美日关系黄金时代」。石破主张「对亚洲及历史保持诚实态度」,共同执政的公明党党魁齐藤铁夫表示,战后80年、原爆80年之际,作为和平主义的日本切实发表首相谈话极具意义。

终结追随美国,实现自民党开山祖鸠山一郎的「自主外交」须诚实面对历史。石破构思战后80年谈话不仅为重塑美日同盟,亦为对中外交摆脱困于侵略历史不时受制于人的劣势,如此方可言日中关系「正常化」,践行「战略的互惠关系」,否则「日中友好」为徒为外交虚言。

石破在著作中曾言「日本是尚未真正独立的国家」,「独立」为福泽谕吉「脱亚论」的关键字,石破不忘明治维新初心。

(作者为辅仁大学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