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壁崁顶放火马列无形文化资产 黄伟哲亲颁证书
台南后壁崁顶社区6日举行「放火马」仪式。(刘秀芬摄)
台南后壁崁顶社区6日举行「放火马」仪式。(刘秀芬摄)
经过地方人士6年不断争取,台南后壁「崁顶放火马」民俗活动终于通过台南市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台南市长黄伟哲(左)6日到场颁发文化资产登录证书。(刘秀芬摄)
台南后壁「崁顶放火马」民俗活动通过台南市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台南市长黄伟哲(左)6日到场颁发文化资产登录证书,也参与放火马仪式。(刘秀芬摄)
台南后壁「崁顶放火马」民俗活动通过台南市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台南市长黄伟哲6日到场颁发文化资产登录证书。(刘秀芬摄)
遵循百年民俗传统,台南后壁崁顶地区的乡亲6日举行「放火马」仪式,告慰当地冤魂,经过地方人士6年不断争取,此特色民俗终于通过台南市无形文化资产审议,台南市长黄伟哲也到场颁发文化资产登录证书。
崁顶放火马的源起有2种版本,相传崁顶聚落以北的旧八掌溪河道,曾为清代台湾3大民变之一「戴潮春事件」古战场;而地方现存有「林进避崩埤」,传是清末盗匪袭击运银官兵、盗匪抢庄遭崁顶壮丁袭杀事件,皆指当地曾经杀戮、阴魂冤气甚重。
「池王爷有食,冤魂亦有食」,当时庄内仕绅共商对策,请当地信仰中心劝善堂池府王爷出面调解,此后村落恢复平静。此后庄民依池王爷指示,于每年农历6月17日池王圣诞前一天举行放火马祭典,感念池府千岁恩威,并燃放火马以为冤魂前往阴间之脚力。
每年的放火马祭典,由崁顶劝善堂主办,是当地居民重要信仰活动,除了庆祝王爷圣诞,博杯产生新的炉主,并有庙会酬神、鲜花素果遥祭亡灵,下午由神明降驾扶乩,指示施放火马时间。
火马是以木架、竹架、红纸糊成马型,体型有大有小,并于马背和底座四周放置蜂炮、冲天炮、烟火,仪式开始后,先点燃蜂炮,震耳欲聋的蜂炮发射完后,再点火将马燃烧送给亡灵。今年民众赞助还愿的火马大小共有36只,比去年31只更多。
黄伟哲表示,有形的文化有其寿命,一定时间内会损坏,无形的文化资产可以一代传一代传承保存下来,感谢崁顶的乡亲努力,让优良的无形的文化资产可以保留下来。
劝善堂主委黄启明表示,崁顶放火马民俗有上百年历史,是当地的文化特色,经过6年争取,终于列入台南市无形文化资产,往后会举办更多相关活动,让民众更深入认识崁顶放火马民俗、珍惜台湾的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