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溪有成!淡水毛蟹「可上山下海」现身南港四分溪

淡水毛蟹南港的四分溪复育有成。(图/郑明修提供)

记者陈薇安/采访报导

南港中央研究院内的四分溪是台北市首条「封溪护鱼」的溪流,近年来复育有成,陆续有民众看到「比大闸蟹还大」的淡水毛蟹(日本绒螯蟹),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也曾在院区内路上惊见被辗毙的毛蟹,甚至在距离四分溪50公尺的住家撞见穿山甲,亲眼直击让他感到非常激动。

▲▼在中研院内道路遭辗毙的毛蟹。(图/郑明修提供)

研究四分溪淡水毛蟹20年的郑明修表示,这种「可以上山下海螃蟹」,身形比大闸蟹还要大,可达半斤重,「山上体型大,淡水河口的较小」,因附近的水质受到污染,毛蟹的数量渐渐在减少。民国90年他受邀到清华大学演讲,恰巧碰到生命科学系教授曾晴贤正要将3000只实验完的毛蟹放生回竹北头前溪,郑明修开心地说,「我当场跟他要了300多只带回台北,野放在四分溪上游」,并贴海报告知。

结果隔年就有民众告诉郑明修在山上看到毛蟹的踪影,近年来也有不少人目击,他还曾在中研院内的道路上惊见被辗毙的公毛蟹,显示四分溪的水质大为改善,让毛蟹能够从下游的淡水河基隆河大坑溪一路溯溪到上游的四分溪活动。此外,11月23日他在住家附近的四分溪防汛道路,发现一只入侵外来种美国母螯虾正要穿越马路到下游的淡水河口产卵,更惊奇的是牠的腹部抱着近200只体长0.3公分的小螯虾,印证了牠们保护下一代的孵育能力

▲▼入侵台湾的外来种美国螯虾,抱卵和抱幼的行为和淡水毛蟹几乎相同。(图/郑明修提供)

四分溪的物种丰富多样,今年8月29日天秤台风袭台的夜晚,郑明修甚至在自家门前惊见约80公分的保育类动物穿山甲,内心激动不已的他马上按下相机录影,但因穿山甲躲进车底视线不佳,就在他返回屋内手电筒之际,穿山甲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惜只拍到白白的尾巴」。

▲▼民国93年跌落中研院沟渠的穿山甲。(图/郑明修提供)

郑明修表示,虽然毛蟹数量慢慢在增加,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抓了」,他呼吁民众要好好保护复育中的毛蟹,并建议打掉中研院内四分溪的三面水泥水道,还给河畔原本的自然生态,支持污水排放系统施工,让水质能变得更好,改善复育的周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