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气候署:企业造林不一定能获碳权

环境部12日强调,企业若想透过造林增汇方式取得「减量额度」(碳权),必须持续执行数年并监测审核通过,不是参与造林活动就能取得碳权。图/本报资料照片

针对外界关注的森林碳汇如何转成碳权,环境部12日强调,企业若想透过造林增汇方式取得「减量额度」(碳权),必须持续执行数年并监测审核通过,不是参与造林活动就能取得碳权。鉴于造林植林的增汇效益,环境部已将增加森林面积、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及提高国产材利用,纳为2050净零排放中「自然碳汇」项下的三大重点策略。

环境部气候署说,碳汇效益已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量机制」,主要以造林增汇活动核发「减量额度」(碳权)作为诱因,鼓励各界参与造林。但企业应依环境部审定的减量方法规划及措施,才能申请核发「减量额度」。除已公开的首批143项减量方法外,现有3项与林木碳汇相关减量方法,并可受理新的方法审定申请。

此外,碳汇并非宣称参与活动就能取得,如企业要以造林增加的碳汇取得减量额度,就要依审定公开的减量方法执行自愿减量,并经审查、持续执行数年并监测,才能依实际增汇量提出申请,再由环境部审查核发减量额度,即碳权是供企业用来抵减必要的减量,企业要以增加的碳汇取得减量额度,一定要是人为经营的造林增汇,且证明是经过努力以符合自愿减量机制的要求。

气候署也提醒,目前并没有认可任何碳汇开发师、碳权交易师或管理师,碳汇开发需要规划合理造林方式、抚育措施,并就造林范围设定合理监测样区、频率及方法,经数年投入资金及人力执行,无法一蹴可几。

此外,碳费明年开征,总统蔡英文12日赴政大参加「113年总统植树活动」时强调,面对极端气候挑战,台湾积极造林、强化森林碳汇量,维持森林覆盖率也增加面积并加强管理,希望增加更多森林碳汇,达到2050国家净零排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