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佼/中看不中用
最近整理音乐收藏感触良多,许多艺人更红、许多艺人更美/帅、许多艺人进步/退步……,但更密集的感叹是:好多歌手,消失的无影无踪……。感叹之余,也随手拿些还没听过,而此时感到好奇的,一边整理一边听,即使是旧专辑,但没听过就如新。
前几天,拿了一张香港三人团体的CD放送,老实说我是被封面吸引的,事实上这一团应该已消失,但封面拍的有味道,歌曲则是粤语+几首国语,有点一般与乏味,完全无法与封面设计的神秘气氛相辅相承,很可惜,也骗到了我。
古早以前的专辑封面,虽然修图技术门槛高,或美术字体都得靠手写,但起码比较真!甚至充满巧思与创意,那些构图组图是怎么拍的?从发想到执行,比起现在,当初一定重重困难,现在,手机都可以轻松拍图/修图/组图,但问题是,金玉其外,有意思吗?专辑不就是要好听?很会拍照,然后呢?音乐却是一般般,本末倒置了,所以,这一团消失也不意外,在那个很容易发片大卖却资讯不甚流通的八零九零年代,一定还是有人不甘受骗,然后口耳相传吧?
如同现在的社群网站或个人自媒体经营,大家都很会拍照,老实说,美的事物人人爱,但如果修过头呢?一般人就算了,但艺人,真的永远不现身吗?不怕大家面对面,一比对,感到苗头不对吗?以前有个名词叫纸上明星,这些咖,很美很帅,报纸很爱,但代表作品?几乎为零,偏偏还是有人爱,因为外型大过一切,赏心悦目就好,所以曝光度依然颇大,身价不坠,但多半不持久...现在呢?社群明星不少,修图修很大,摆POSE抓角度技能一流,然后呢?交出啥作品可以名留千古?靠照片,是唯一的选择?基本功练好没?
回到音乐,每次看到一些封面设计或拍照完美的作品时,都很期待内容物,但被骗的机率越来越高,因为,随科技进步,除了摄影,搞设计,也不再只是大师专利,CD外观普遍很有看头,要韩风有韩风,要日系有日系,要本土有本土,要文青有文青...但是,音乐本身呢?靠包装/外在,可以吸引一点目光,但应该要花更多时间深耕内在的音乐吧?这样说吧,出门买蛋糕,我们这一次可能会被七彩或可爱造型吸引而入手,但如果真的很难吃,下次,还会再一次被外在吸引吗?半价给你,你都不愿付吧?所以啰,很会拍照修图,是当代名人的必备技能,但如果只在意自己看起来好看与否,忽视了该把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其实,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