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给台湾农业的启示

李武忠

国内服贸、货贸争议不断之际,全世界最大手机镜头制造厂大立光股价创台湾史上新高,引发各界关注,媒体争相报导。本来股王浮沉无需过度解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创办人能不追逐眼前近利,不一窝蜂往中国大陆发展,选择留在台湾努力追求技术升级(非靠廉价劳力)来拉开与竞争对手距离。这样的案例不仅给当前一昧鼓吹前进中国投资生产政府和企业当头棒喝,也给台湾企业在面对贸易自由化冲击下该如何因应指出一条大道

同样的台湾农业受到水土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规模等限制,很难和国外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农产品抗衡,经营的相当辛苦,唯一竞争优势在于农业技术包括:品种、生产、管理、加工等,因此在面对TPP、R C EP、FTA 等经贸谈判可能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压力,除了可以学习大立光企业作法不断追求技术暨品质升级来和国外农产品竞争外,也应该像该企业对关键技术的严格掌控以及透过生产线严密分工标准化来避免技术外流。因此对于两岸科技(含学术交流与开放农产投资项目需有严格规范并彻底执行来防范核心技术外流,不能像现在般松散(未见政府有实际惩处案例)甚至计划将国内农业技术整厂输出,这样的作为或许对少数厂商企业有利但对大多数小农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受害,也无助于国内就业机会创造;尤其外国(含中国)一旦取得台湾核心技术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一样,再结合当地所拥有的丰厚资金、水土资源消费市场等优势将很快超越台湾,所生产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借由经贸谈判回销国内与本地产品争食在地市场外,也会影响到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届时本土农业将遭受到巨大冲击更将危及国内粮食的自主和安全,应该要尽全力守住。

另一隐忧是台湾农业科技研发主力来自政府所属农业试验场所,早期这些机构所研究成果透过农会推广体系迅速以「无偿」移转给农民,让台湾农业生产技术得以领先其他国家。这些年政府为鼓励研究人员研发,明文规定研究团队可得到研发成果移转权利金的40% 做为奖励。影响所及研究重心转向低障碍门槛,能很快获得成果的项目,许多农渔民迫切需要解决属高难度问题愿意投入的研究人力相对减少,已经影响到台湾农渔业未来的竞争力,最近由业者自行努力育种让九孔复养成功就是一个事例,该条文有必要重新检讨修正

透过大立光的企业思维营运模式,台湾农业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大立光们」,不必惧怕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